【文/觀察者網 山貓】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報道,當地時間14日,美國海軍部長約翰·費蘭、美國海軍代理作戰部長詹姆斯·基爾比上將和海軍陸戰隊司令埃里克·史密斯上將在華盛頓出席了眾議院國防撥款委員會聽證會,就2026財年軍費預算請求作證。對于費蘭來說,這次在小組委員會面前的中心議題,就是推動已經多次延誤的“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項目重回正軌,以及尋求加速“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建造交付。
2024年,由紐波特紐斯建造的艇艉模塊裝船運往通用電船格羅頓造船廠的場景,仍然是“哥倫比亞特區”號戰略導彈核潛艇僅有的公開照片 通用動力電船公司
費蘭對委員會表示,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整頓核潛艇計劃,加強艦船建造能力和海洋工業基礎是他擔任海軍部長以來三大重點領域之首。他在談到今年4月對“弗吉尼亞”級潛艇合同條款的修改時表示,此前采用的成本浮動加成模式嚴重侵食軍費預算,而未來將采用一些帶有附加激勵條款的固定價格合同對此進行約束。美國海軍將更多地和造船企業之間“共同分擔風險”。
他還在預先準備好的證詞中表示,海軍部方面多年以來飽受管理決策不力、官僚機構事務繁重效率低下和資金配置不當的困擾,這導致艦船建造進度延誤和成本的嚴重超支。在浪費大量納稅人的金錢,維護工作不斷積壓,關鍵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滯后。他還在聽證會上表態,稱將面對海軍造船業當下的長處、短處和“丑陋之處”,目前當務之急是,艦船一定要能下水(need to get hulls in the water)。
在聽證會開始時,小組委員會主席、加利福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肯·卡爾弗特表示,“哥倫比亞”級首艇SSBN-826“哥倫比亞特區”號的交付面臨著18至24個月的推遲,這可是美國海軍最優先的項目,卻發生了這種情況,另一方面,“弗吉尼亞”級的延誤只會受“哥倫比亞”級的影響而進一步加劇。目前,“弗吉尼亞”級每年平均僅能建造1.2艘,遠低于正常所需的2艘,更加糟糕的是,美英澳三國之間的AUKUS協議還需要向澳大利亞供貨,以使澳大利亞海軍在2030年代末至2024年代初擁有一支使用常規武器的核潛艇部隊。
對此,費蘭講述了近兩個月參觀美國和外國造船廠之后,所清晰了解的狀況。他表示,“哥倫比亞特區”號的延誤可歸咎于多種因素,包括其作為型號首艇的復雜性、私營造船廠的產業工人技能斷層、供應鏈持續不暢以及船廠現代化基礎設施不足等等,總之在維護和建造方面,美國的工業基礎“已經被掏空”,碼頭、船塢之類的基礎設施嚴重短缺。而他在日本參觀時發現,那里的單班次生產率“高出三倍”,工人們需要處理的官僚文書則明顯更少,現場的自動化培訓和實踐則更多。
現在看來,費蘭“日本造船效率高出美國3倍”這一說法,還真很難說是危言聳聽,還是在為美國留出“最后的顏面”
代理作戰部長基爾比則在書面證詞中表示,美國海軍作戰需求是擁有66艘攻擊核潛艇,而目前艦隊中僅有47艘,遠遠低于這一標準。截至今年4月,已有24艘不同版本的“弗吉尼亞”級交付,已經簽訂建造合同的有14艘,此外,還有5艘正在建造中的“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基爾比表示,在“哥倫比亞特區”號服役前,延長一些“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服役壽命可以保證?;送氐倪B續性,而美國海軍也在全力關注在所謂“印太地區”的持久作戰,他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展可選的武器譜系、增加彈藥庫存,并重點提升目前的“標準”SM-6、遠程導彈等在紅海用于和也門胡塞武裝作戰使用的武器產能。他表示,美國海軍艦隊目前仍在努力推進“2027年1月1日達成80%戰備率”的這一目標,該目標是前任海軍作戰部長麗薩·弗蘭切蒂所提出的,作為其“33號項目”中的一部分。
不過這一目標的達成情況,至少在海軍陸戰隊方面還尚不理想。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埃里克·史密斯上將表示,目前兩棲艦隊的戰備水平在大約40%,而他主張的是維持三支隨時可以動用的兩棲力量(兩棲戒備群),美國東、西海岸各一支,另一支部署在日本沖繩,才能保證戰區指揮官的快速反應和機動部署。然而由于兩棲艦艇的短缺,即便有足夠訓練有素的陸戰隊員,也無法保證三支陸戰隊遠征部隊(MEU)的部署計劃,如果按照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部隊的熟練程度也會因此下降、兩棲作戰經驗相應減少,導致在訓練和未來作戰中的風險增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