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斯圖加特檢察部門指令海關與警方在巴登-符騰堡州展開了一次大規模聯合行動,成功搗毀一個涉嫌人口走私與非法雇傭的犯罪團伙。該團伙由11人組成,被指控有組織地將大量非歐盟國家公民——主要是格魯吉亞人和中國人——非法引入德國,并在其自營的亞洲餐飲企業中從事未申報勞動。
德國亞洲餐館隱藏的“黑工”問題,或由此浮出水面。
▲圖源:presseportal.de
德媒詳細報道了這起案件的部分細節。據稱,被“引入”德國的勞工多數不具備合法居留身份,部分人甚至持有偽造證件。他們被安排在嫌疑人自營的亞洲餐館中工作,且往往領取低于德國最低工資標準的報酬。
此外,相關雇主還被控故意逃避為這些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與工資稅的義務,以此獲得經濟利益。
▲圖源:dts (示例圖片)
報道稱,調查人員在此次行動中共對30處地點實施了搜查,繳獲了約15.8萬歐元現金及其他貴重物品作為證據。警方還執行了一項對主要嫌疑人的逮捕令,并將7名涉嫌非法滯留的外國勞工移交法官處理。據悉,這7人曾向執法人員出示了偽造證件。
此次行動共出動了約270名海關人員,并有聯邦和州級警方參與,另有外國人事務局提供協助。執法機構表示,調查工作仍在繼續。
德國的亞洲餐飲業被認為長期以來存在非法用工問題。2009年,《明鏡》周刊就曾報道過德國警方對中國餐館進行調查的案件,發現許多中國廚師被剝削,工資低廉,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保障,甚至成為系統性人口販運的受害者。當時,警方對180家餐館進行了突擊檢查,揭示了這一行業中普遍存在的非法用工現象。
▲2009年《明鏡》報道的截圖
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末,通過東歐進入德國的非法中國移民數量開始增加,盡管在1990年代中期有所減少,但在90年代末,每年平均有370人被當局抓獲,實際的非法移民數量可能遠高于此。許多非法移民在餐館工作,餐館經理資助他們的移民費用,并要求他們償還。這些費用通常在人民幣6萬至12萬元之間,支付給“蛇頭”。
為應對供應鏈中的人權問題,德國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供應鏈盡職調查法》,要求大型公司對其供應鏈中的人權和環境風險進行識別和應對。該法律的實施旨在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管,防止類似的非法用工和人口販運問題發生。
此次破獲的案件再次凸顯了德國在整治“黑工”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而更多涉嫌雇傭華人黑工的亞洲餐館也可能揪出——執法機構表示,對相關非法網絡的調查,仍在繼續。
(歐洲時報德國版紫蒿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