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傳統民居中,人們歷來根據房屋的形狀,來打比方,并用相似的事物來命名,讓人一聽,一下就明白過來了。
比如,在農村常聽到的名稱有,割腳屋、丁字層、挑擔屋、披頭屋、火形屋、曲尺屋、簸箕屋等,不一而足。
這一期要解讀的一句農村俗語之中,也含有這種名稱,這句俗語就是“家有包袱房,年年在白忙”。這里面的“包袱房”也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那么,“包袱房”是什么樣的房屋呢?家里有這種房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所謂“包袱房”,就是在正屋后面搭建的低矮小房屋,如果把正屋比喻為一個人,那背后的低矮小房子,就像人的背后背著一個包袱,民間就把這種小房子稱為“包袱房”。
如果小房子為一邊倒水,與正屋的屋檐連接,或者能接住正屋屋檐的水,民間既將這種小房子稱為“包袱房”,也稱為“披頭屋”,意思是像人披著頭發一樣。
其他房屋背后的小房子,就不叫“包袱房”,而是另有其名。“包袱房”是針對正屋而言的。
“包袱房”在農村并不難見,特別是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山區,這種房屋還是比較常見的。
那么為什么說建房時,不能建“包袱房”呢?這里面的原因,還得從我國主要風格的傳統民居布局說起。
我國傳統民居,不管是封閉式四合院、三合院,還是開放性庭院,講究以正屋為主,是整個建筑的核心,稱為主屋。
一是主屋要有靠
所謂靠,在山區指靠山,在城市或村莊內,指后面的房屋。在山區,一般來說正屋為坐向中最后面的一棟房屋,后面的山就是靠山。
在城市,一般以別人的宅院房屋為靠山,大戶人家的庭院,后面還要建一座與正屋等高的房屋,供內女眷居住,此房屋就是主屋的靠山。
如果在正屋后面建“包袱房”,就會造成主屋無靠,民間主為不吉利。
二是造成前高后低格局
主屋是整個庭院中最高的建筑物,至少不能有其他建筑物高于主屋,與主屋等高是可以的。很多地方的主屋要略高于其他建筑。
這樣在整個庭院中的建筑中,就形成了一種前低后高的格局,如果出現前高后低的格局,就不符合民居建房的規范,也就符合傳統民居的審美觀,民間以為不吉利。
三是實用價值不大
傳統民居的主屋有一些特點,就是屋后不能開門和窗,既然不能開門,就不能與正屋空間互通,使用這種小房子的時候,要從主屋的左右兩端繞到后面去。
而左右兩邊一般為廂房,如果要繞過廂房,距離就更遠,使用起來不方便,實用價值不大,不如廂房用起來方便。
四是有安全隱患
“包袱房”之名,除了形狀象背著包袱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這種小房子容易安藏匿小偷和其他一樣歹人,因家里人很少到這種小房子去,而家里的人難以發現。這就給家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實際上,很多地方就把這種“包袱房”,稱之為“藏竊屋”。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這種房屋容易安藏匿小偷,二是指建了建了這種“包袱房”的人家,家里容易出小偷。
后一層意思并不是迷信,而是說這種“包袱房”培養小偷來,民間有句老話說“做竊偷家起”,在家時養成了偷的習慣,到外面就去偷別人家里的。
基于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民間認為家里建了這種“包袱房”是不吉利的,家里不但不聚財,還會失財,所以說“年年在白忙”。
當然,“年年在白忙”這句話,既有夸張的成分,也有嚇唬的意圖。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遵循傳統建房規矩,不能隨心所欲地亂建。這種說法,是傳統俗語的慣用手法。
家里建了“包袱房”的人家,真的“年年在白忙”嗎?當然不是這樣。
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山區農村,過去就有很多人家修建這種“包袱房”,主要是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排屋的建筑風格
所謂排屋,就是一些山區民眾,為了節藥土地和建筑材料、人工等,往往在山彎臺地處,把房屋建成一排,并是連體建筑,一棟排屋,少則三四戶人家,多則十多戶人家。
這種排屋的特點是,每戶人家都有四排三間,都有各自的堂屋,但是,四排中的山墻中的兩排,與相鄰的兩戶人家共有。
如此,房屋兩邊就沒有了廂房,前面不能建房屋,只能往后面建小房子,用作廚房、工具房、雜物間等,還有廁所、豬欄、牛欄等。
一般來說,這種排屋后面都開了后前,前后是貫通,用起來方便。
2、宅基地狹窄建房風格
在山區農村,過去民眾十分珍惜耕地,不會占用耕地建房,這樣就造成宅基地非常緊張,想找到一塊寬敞的宅基地很難。
于是,民眾就根據地形來建房,有的人家建的是吊腳樓,還有一些人家的房屋則前面建正屋,后面建配套,這樣就免不了要出現“包袱房”。
這種房屋也同樣是正屋后面開后門,前后貫通,這樣使用起來就非常方便。
3、“包袱房”擋土作用
山區建房,很多人家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這種房屋最大的缺點就是房屋后面的山體,容易出現塌陷。盡管很多人家都砌了擋土墻,但是,過去砌筑擋土墻沒有混凝土,一般是干砌,雨水多的年份也不是很牢固。
為了保護正屋,一些人家就在正屋后面建一排小房子,作為放雜物的地方,實際上就是為正屋加了一道保護層,以免泥土直沖擊正屋。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并家里建了“包袱房”都是不吉利的,地方的不同,地形的不同,各地風俗的不同,對“包袱房”看法也不同。這些地方家有“包袱房”,不但沒有“年年在白忙”,還有很好的空間使用價值。
總而言之,“家有包袱房,年年在白忙”這句俗語,對一些地方來說,因“包袱房”的使用價值小,又不符合傳統民居格局,過去的人們認為不能這樣建。這句話是提醒人們要遵循傳統建房的規矩。
然而,對于另外一些地方來說,由于地形等多方面的原因,建“包袱房”是一種剛需,實用價值大?!鞍し俊币彩莻鹘y民居的一部分,不存在俗語所說的“年年在白忙”。
現在農村建房,不管是平原地區,還是山區,大多修建現代現的小樓房,一棟房屋就足夠了,往往還有剩余的空間,連廂房都不用建了,屋后的小房子就更沒有必要建了。實際生活中,農村也沒有人建這種“包袱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