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說,“起屋造房,晝夜不眠”,可見過農村民眾建房,勞心費力,有多辛苦。
有的人家建房,要經過一兩代人才能完成,當老房子完成的時候,下一代又成長起來了,老房子又不夠住了,新的一代又開始建新屋,又是辛辛苦苦一輩子。
不管是古人代,還是現代人,很多人一輩子把財力和精力,大部分都投到房子里,日子再難再苦,為自己安身立命,也為后代居有所安,都在建房、購房,循環往復。
“建房不建寒肩屋,日子過得好辛苦”,是本文要解讀的一句農村俗語。話雖這么說,現實生活中,起屋造房,不過苦日子,又怎么能把房子建成呢?
實際上,從房屋的形狀來說,過去農村,很多人家都是先建“曲尺屋”,再建“寒肩屋”,最后才建造成正常的符合傳統建筑風格的房屋。
“曲尺屋”好理解,房屋只有兩棟,一棟主屋,一棟廂房,這兩棟擺放形狀,就是一把木工用的曲尺。那么“寒肩屋”又是什么樣的房屋呢?
“寒肩屋”是民間對房屋形狀,用一種打比方的方式命名的房屋名稱,后來被風水界采用,成為風水中的專用術語,并被命名為所謂的“寒肩煞”。
風水習俗中的說法是,如果犯了風水“寒肩煞”,會讓家里做事不順利,難以聚財,且讓居住者精神緊張。
所謂“寒肩屋”,原來的名稱是“低肩屋”,將一座庭院內的主要房屋比喻為一個人,將房屋的高處,或者高房屋比喻為人的頭,將房屋兩邊低處,或者低矮的房屋比喻為人的肩。
這里的“寒”,既有卑微、低微的意思,也有貧困的意思,但主要還是低微,而引申意義才是貧困。“寒肩屋”的意思就是,頭過高,而肩低的意思。
具體到個人往宅的房屋形狀,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內寒肩屋,另一種是外寒肩屋。
所謂內寒肩屋,是指主屋(正屋)的形狀,意思是說,主屋的獨棟建筑形狀,中間高高突出,左邊和右邊低矮,呈“凸”字形。民間還給這種形狀的房屋,取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抬轎屋”,也稱“小人抬轎”。
內寒肩屋,在我國傳統民居中極為少見,通常出現在南方的一些排屋中。古代民居因為有等級制度限制,普通百姓一般只能建三開間的正屋,但有一些人家為了節省,一次性修建了五開間,或者七開間。
為了體現不違制,將中間的三開間定為正屋,其屋頂要明顯高于左右一個或兩個開間,意思是說,高出的頭的屋頂部分為正屋,左右兩邊屋頂低矮的為廂房。整棟房屋的外觀,明顯呈現出一個“凸”,如此,也就符合古代的建筑的等級制度了。
不過,這種建筑風格的民居,也只是極個別現象。我所在的古村,有二百多棟明清時期的古民居,現在還保存得比較完整,只有一棟這樣的古建筑。
所謂外寒肩屋,是指宅院內的主屋和左右廂房而言的,意思是說,主屋很高大,而左右廂房非常低矮,主屋像高高昂起的頭,而左右廂房就像低矮的肩。
外寒肩屋,一般來說,指主屋有兩層,而左右廂房只有一層,兩者之間的高差比較大。如果兩者之間的高差不大,或者不太明顯,也就不屬于外寒肩屋。
比如,按照傳統民居正常的格局來說,如果正屋為平房,左右廂房也為平房。如果正屋為二層樓房,左右廂房也要以二層樓房相配。
因此,左右廂房的屋頂與正屋的屋頂相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略低于正屋的屋頂,顯示正屋的主體地位;另一種是與正屋等高,但不能高于正屋的房頂。
通常來說,以第一種類型的格局較普遍,這種格局就不能算是外寒肩屋。而左右廂房少一層樓,與正屋明顯出現高差,就屬于外寒肩屋。
外寒肩屋,在過去一些農村是比較常見的住宅,就像“曲尺屋”一樣,也是常見的住宅。為什么這么說呢?
過去農村經濟不活躍,建造房屋不容易,要靠長期積累,然后一般都是一步一步的來。特別是南方山區農村更是如此。
先把正屋建好,住進去后,有能力才建廂房,先建一座廂房,這樣就形成了“曲尺屋”。等有能力后,再建另一座廂房。這樣一個三合院就建成了。
過去農村建房,對于普通農村家來說,很少一步建設到位的,只能陸陸續續地建造。有的人家建造一棟廂房后,就再也沒有能力修建下去了,“曲尺屋”也就因此而定型,這也是“曲尺屋”是山區農村常見房屋的原因。
實際上,能建成“曲尺屋”的人家,家里還算比較可以的了,有一些山區人家建了正屋(二層樓房)后,再也沒有能力建廂房。
于是,就在建廂房的左右位置建簡易的一層平房,湊合用,實際上也很實用,等有了能力再建樓房。這種住宅就是典型的外寒肩屋,在過去農村也是常見的。
因為一些農家住在這種外寒肩屋,他們的設想將來還是要把廂房建好,于是,他們就過著勤勞辛苦的日子,節衣縮食,為修建廂房做準備。這就是俗語所說的“日子過得好辛苦”的原因。
實際上,現在農村,有一部分農村也處于這樣一種狀況,只不過現在建的是現代化小樓房。而這種小樓房一量動工后,讓人更辛苦,投資更大,拖的工期更長。
比如,有的人家看到別人建小樓房,自己家里也要建小樓房,或者因為兒子找媳婦要建小樓房。
先把基礎打好,花費了一筆資金,無法再建下去,只好外出打工賺錢,數年后回鄉把房屋的框架建好,又沒錢了,只好又出去打工賺錢,等積累了一定資金后,再回來裝修。
一座小樓房從開工到完全建好,工期短的要數年,長的要十到二十年,而且為了省錢,建房的活都是自己干,只支出建筑材料的費用。這種人家建房,家里的日子肯定過得很辛苦。
現在,我們在農村還能看到部分這種未完工的小樓房,基本上都屬于這種情況,這些人家的日子肯定過得很辛苦。
如此看來,“建房不建寒肩屋,日子過得好辛苦”這句農村俗語,雖然有風水習俗方面的含義,或者說風水習俗中建房的講究,但是,更多地則是反映農村民眾建房的艱難窘境和辛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