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州民族博物館圍繞“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主題,聚焦文化身份的傳承與創新,在康定情歌廣場開展非遺體驗活動,通過四大沉浸式體驗項目,讓特色民族文化“觸手可及”。
活動現場,雕版拓印區再現古代印刷技藝的精妙,工作人員通過講解與實操,揭開這項非遺技藝的發展脈絡;繪畫創作區化作色彩與文化碰撞的舞臺,現場陳列的特色藏式紋樣吸引了眾多目光;牛羊毛編織區展現高原民族的生活智慧,將柔韌的牛羊毛線巧妙轉化為實用手工藝品;黑陶制作區則是體驗者“化土為器”的工坊,讓人進一步感受黑陶“封窯滲碳”古法技藝的魅力。
在現場參觀并體驗完非遺活動后,退休干部降澤感言:“現在年輕人對傳統技藝接觸少,博物館把這些‘老手藝’搬到廣場上,用體驗的方式讓大家參與,既有趣又能學到知識。”州民族博物館講解人員宋嵐表示,只有讓更多人親身參與,非遺才能真正流傳下來,希望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探索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更多可能。
從指尖技藝到文化傳承,此次活動以“可觸摸、可創作”的形式,讓非遺文化走出展柜,融入大眾生活。據悉,今后的工作中,州民族博物館將增設更多互動性非遺體驗項目,打造沉浸式參觀環境,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全媒體記者/ 李夢玉 蘭色拉姆
編輯/ 楊雪
校對 / 毛莉泓
責編 / 劉睿娟
審核 / 白馬
監制 /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