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歐洲想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乍聽之下是戰略自主的合理呼聲,細究起來卻是鏡中花、水中月。一份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無情揭露了現實:歐洲若真想不靠美國、靠自己確保安全,至少得花25年外加1兆美元。這不僅是財力的極限挑戰,更是政治意志與軍事工業全面體質的嚴峻考驗。更關鍵的是,就算真能湊齊這筆天文數字般的軍費、造出艦隊和戰機,也不代表能復制美軍所掌控的戰爭指揮系統與全球投送能力。歐洲戰略自主,看似堅定,其實虛弱。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和政策是這場軍費預估的引爆點。他不僅曾聲稱“盟友比敵人更糟”,還多次揚言北約成員若未盡到防務義務,將不會獲得美國的無條件保護。尤其在再次執政后,特朗普政府上臺即重啟關稅戰,進一步打擊歐洲的信任與戰略安全感。這不是偶然,而是一連串美國對全球盟友戰略重新排序的警訊。面對此種趨勢,歐洲高喊“戰略自主”雖是自然反應,但現實卻殘酷得令人啞口無言。
IISS的報告指出,若要全面替代駐歐美軍,歐洲需裝備400架戰術飛機、20艘驅逐艦、24套長程地對空導彈系統,僅這一批武器就需花費2260億到3440億美元,尚不包含長期維持費用。而替代12.8萬名美軍戰力所需資金則超過120億美元。但更棘手的問題并非“買軍火”,而是買不到的東西:戰場指揮鏈、全球后勤網、天基情報能力、核威懾支柱。美國在這些方面的主導地位,遠非用金錢堆砌就能復制。軍事,不只是火炮坦克的比拼,更是系統、鏈路、信任的長年構建。
再來看產業能力,即使歐盟上上下下鐵了心砸錢,“買歐洲貨”的政策卻一再被現實打臉。歐洲軍工產業雖然在某些領域具備競爭力,但整體而言仍存在供應鏈脆弱、技術工人短缺、研發周期冗長等老問題。航太和艦船制造能力與美國更是天壤之別。在美軍擁有的匿蹤技術、多管火箭系統等關鍵領域,歐洲目前根本難以獨立建構。范德賴恩所提倡的“歐洲制造”戰略,目前更多停留在文件與會議紀要里,現實中仍得仰賴美國或外部合作,甚至還要從韓國和以色列進口。
更何況,所謂“歐洲”本身并非鐵板一塊。北約成員國雖多達31國,但政治意愿與安全利益各異。東歐國家對俄羅斯威脅感受極深,愿意多投軍費;西歐諸國則更傾向外交優先、財政謹慎。法國雖早有核威懾能力和軍工傳統,但其影響力在北約中遠不如美國;德國則常被詬病在防務開支上消極懶惰。倘若美軍真的抽身,如何形成協調一致、行動迅速、資源共享的歐洲統一戰線?至今沒有任何機制真正能替代北約在這方面的主導功能。
也因此,所謂的“自主防衛”戰略,只能說是面對不確定美國態度的應激反應,是一種政治姿態,而非可操作的軍事計劃。盡管有呼聲要成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推動聯合軍火研發與采購,但受制于預算、法規、產業差異和國家利益沖突,這些項目推進極其緩慢。即便歐盟能投入大筆補貼資金,短期內也難以形成足以替代美軍的戰斗體系。
況且,安全自主并不等于戰略獨立。即使歐洲真能自主應對地面戰爭,其全球部署與情報系統仍仰賴美國。美軍在太空監控、海底電纜保護、數據加密、核潛艇部署等方面的技術與體系尚無替代方案。簡言之,歐洲可以發展自己的軍隊,卻難以買來美國的全球作戰網絡與數字化戰爭核心。
這場假設游戲的背后,其實暴露的是西方內部的深層危機。過去幾十年,北約一直是美國“全球秩序”的延伸,歐洲多數國家甘于在這一秩序中扮演“附庸”角色,換取安全屏障與經濟增長。但當美國轉向孤立主義,歐洲突然驚覺原來自己從未真正掌握過戰爭的主動權。在俄烏戰爭持續、巴爾干局勢波動、中東亂局未解的今天,歐洲的軍事脆弱性正被一一暴露。
某種程度上,美國的軍事保護傘曾讓歐洲“戰略懶惰”成癮。今天若要覺醒,代價就是時間與巨額軍費的雙重夾擊。1兆美元,不只是一個軍事數字,更是一張賬單,它要求的是歐洲徹底重構自我認知、產業結構與地緣戰略。25年,是足夠一代人退役的周期,也是歷史變局的臨界點。而到那時,世界是否仍是“美國-歐洲”對壘俄中的格局,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未來的世界可能更像是多極化秩序,全球安全不再由一兩個超級大國決定。歐洲若真想走向戰略自主,不只是替代美軍裝備,更需真正獨立的全球視野。否則,今日所呼喊的自主,只會淪為美國再度伸手時的又一次“擁抱”。自主之路,道阻且長,不是堆錢堆人堆武器就能換來。它需要戰略意志、技術獨立與地緣政治的深度再造。而這些,歐洲目前還遠遠不夠。
歐洲想擺脫對美依賴,從理念上可以理解;但從現實上看,這不只是一個軍事問題,更是一個文明模式的轉型命題。西方體系的裂痕已現,歐洲若不覺醒,將繼續在美國的陰影下踟躕不前;若真要自立,則必須拋棄幻想、承擔代價。否則,戰略自主永遠只是紙上談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