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看多了,套路大多離不開主角光環和神操作,可這次的《歸隊》偏不走尋常路。故事開頭就是一場硬碰硬的炮仗仗,老山東(胡軍飾)帶著弟兄們跟鬼子血拼完,回頭一摸腰包,隊友沒了!這下好了,光桿司令一個??衫仙綎|不是吃素的,他在八棵松樹下立下“生死狀”:“就算爬,也要爬回隊伍打鬼子!”就這份硬氣,把人直接拉回那個冰天雪地、殺聲震天的1938年。
“移動煤球”夜襲:硬漢的另類偽裝術
寒水鎮夜襲戰,是整部劇的高光場面。別指望什么手撕鬼子、彈無虛發的神劇情,戰士們直接把自己整成了“移動煤球”——抹鍋灰、裹破棉襖,蹲在雪窩子里凍成“冰雕”倆小時,才趁敵人不注意發動突襲。這畫面,活脫脫一副“東北民俗風雪雕展”。最絕的是他們的武器——“罐頭炸彈”。別誤會,不是什么高科技武器,而是用繳獲的鬼子罐頭罐做成的土炸彈。炸得敵人暈頭轉向,鬼子估計都沒想明白,自己吃剩下的罐頭還能被扔回來炸自己。
雪地里的“靈魂畫作”——戰術溝通靠刀畫
牡丹江畔的一場重逢,更是讓觀眾看得拍大腿叫絕。抗聯戰士碰上蘇聯紅軍,可語言不通,咋整?老山東直接掏出軍刀,在雪地上畫出“靈魂戰術圖”:三個圈代表炮樓,五個叉代表埋伏點。蘇聯大哥一看,眉頭一皺,拍桌子道:“哈拉少!這比電報還明白!”誰說戰場上沒藝術?在冰天雪地里,軍刀就是畫筆,雪地就是畫布,這波交流,硬核又硬核。
回歸:從八棵松樹到牡丹江畔的生死兄弟
從八棵松樹下的生死約定,到牡丹江畔的重逢,這群抗聯戰士像是從歷史書里活生生走出來的一群硬漢。打鬼子靠什么?靠的不是什么“手撕鬼子”般的神力,而是凍不爛的鐵骨頭和熱乎的血。老山東那句“鬼子不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咱抗聯戰士是松樹,雪壓得越狠,腰桿越直”,不就是一代抗聯戰士的血淚寫照嗎?
鐵骨錚錚:誰說抗戰劇不能拍得接地氣?
現如今的抗戰劇,不是個個主角光環閃瞎眼,就是劇情玄幻離譜,動不動就是“手撕鬼子”、“包子雷炸飛機”??伞稓w隊》這部劇偏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它就像一個穿著破棉襖、叼著旱煙袋的老東北大爺,跟你掰扯那些年頭怎么打仗、怎么活下來的。
所以啊,這部劇要真開播了,搬好小馬扎,點上老山東同款旱煙袋,跟著這幫硬骨頭抗聯戰士一起歸隊。看看他們怎么在冰天雪地里,把“不可能”打成“必然贏”??纯茨切┱嬲挠矟h,怎么用最土的罐頭罐炸彈,拼出最燃的勝利號角。這才是抗戰劇該有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