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5月15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在國會說,巴基斯坦與印度于14日和15日通過兩國軍事指揮官之間的電話會談中,同意停火持續到5月18日。
從5月10日傍晚17點印巴第一次停火,截止日是5月12日。
5月12日,印巴雙方再次會談,停火延長至5月14日。
5月14日,印巴通過進一步會談將停火延長至5月18日。
停火時間從2天變成4天,似乎標志著局勢在進一步緩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臨時停火,只要有一方不同意,那么戰爭就隨時可能爆發。因此,要想迎來長期的和平,需要印巴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共識。
然而,目前的印巴關系已經走到了死局,雙方圍繞“恐怖主義”和“水資源”問題的較量,絕非一時半會兒能找到解決方案。
5月15日報道,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15日警告說,除非巴基斯坦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否則印度將不會恢復參加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
《印度河用水條約》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關于分享流經兩國的印度河河水問題的條約。1960年9月19日由M·阿尤布·汗、J·尼赫魯和世界銀行的代表在卡拉奇簽訂。
印度河是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數億人生計的重要資源,條約賦予印度使用共享河流來修建水壩或進行耕作的權利,但禁止其改變河道或減少下游水量。這是一條水系上下游國家共享水資源的合理規則。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旅游城市帕哈爾格姆發生造成26人死亡的襲擊事件。
印方稱巴基斯坦應對襲擊負責,但后者斷然否認。
2025年4月23日晚間,印度宣布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戰略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印度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
印度總理莫迪宣稱不讓一滴水流出印度進入巴基斯坦!宣稱“一滴水也不留給巴基斯坦”。不得不說,莫迪作為大國元首,格局如此之小,或許體現了印度人的道德水準!
隨后,印度關閉杰納布河上游的伯格利哈爾大壩閘門,下游巴基斯坦境內的河段已經干涸,旁遮普省數百萬農民面臨灌溉危機,糧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5月8日,印度突然打開兩個閘門,據稱是由于當地經歷強降雨,需要泄洪。但是印度沒有通知下游,使巴基斯坦人面臨生命威脅。
5月14日上午,印度再次關閉了建于杰納布河上游地區的巴格利哈爾水電站大壩的所有閘門。現場畫面顯示,水壩下游河床裸露清晰。
實際上,莫迪的言論包括印度政府的行為,都直接違反了國際法。國際水法也明確規定,跨境河流的上下游國家應當公平合理地利用水資源,不得單方面采取損害他國利益的行動。
印度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借口關閉水閘,斷掉下游水源,已經涉嫌利用水資源敲詐下游國家。
5月7日凌晨,印巴空戰印度慘敗,5月10日,巴基斯坦向印度發動軍事攻擊,名為銅墻鐵壁行動,印度遭受重創。當天,印巴宣布停火。
但是,雙方停火只是從核危機的邊緣向后退了一步,關于水資源的分配問題以及克什米爾的問題,都沒有達成共識。
5月10日宣布停火后,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慶祝巴印達成停火協議的全國講話中表示,巴方希望通過和平對話方式解決印度水資源分配問題及克什米爾問題。
但是很顯然,印度并沒有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意愿。
印度通過三次關閉杰納布河大壩閘門,導致巴基斯坦下游200萬公頃農田面臨絕收風險,信德省地下水超采量激增45%,生態與民生危機惡化。此舉既是報復克什米爾恐襲,也是將水資源武器化的戰略脅迫。
印度指控的克什米爾“跨境恐怖主義”問題,在4月22日恐襲案發生后,巴基斯坦提議組成國際調查組來確認襲擊方到底是何方勢力,但印度斷然拒絕。
印度媒體普遍報道是“恐怖”組織“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認領4月22日恐襲案。原因是對印度政府的克什米爾政策(指2019年終止印憲法370條款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導致大量印度人進入克什米爾,改變了當地人口構成表示不滿。
隨后,印度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及其成員、“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與“虔誠軍”的關系、“虔誠軍”與巴基斯坦的關系等話題。
至此,4月22日恐襲案就扣到了“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頭上。
4月25日,“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在電報(Telegram)社交平臺的賬號公開宣布與帕哈爾加姆槍擊案無關。
“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指出,印方已經多次通過策劃恐襲事件制造事端挑起沖突。2000年殺死35名錫克人事件、2001年印度議會大廈襲擊事件,2019年印度大選前夕發生的普爾瓦瑪襲擊案事件,印度都是指責巴基斯坦在幕后策劃恐襲,但實際上都是印度栽贓陷害。
從上述信息來看,重要的不是恐襲案的真相,而是印度需要什么樣的說法。
顯然,印度就是想利用恐襲案,配合美國反華戰略,借機挑起第四次印巴戰爭,擊敗巴基斯坦,封堵中國西進戰略!
既然如此,印度指控的巴基斯坦跨境恐怖主義問題,即使不是巴方的問題也必須是巴方的問題。
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據此,我們可以判斷,印度在經歷了5月7日空戰以及5月10日的交手之后,雖然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依然一萬個不服,還想通過挑起沖突找回場子。
那么,被斷掉水資源的巴基斯坦會如何反應呢?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明確表示,若印度持續斷水,巴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障生存權,包括軍事選項。巴軍方智庫報告指出,摧毀印度水壩可迫使印方重啟談判,且成本低于長期承受人道危機。
巴基斯坦已裝備法塔赫-II戰術彈道導彈(射程400公里)和雷電JF-17戰斗機(搭載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與PL-15導彈),具備對印度上游水壩的精確打擊能力。在這次沖突中,巴方成功用遠程火箭炮摧毀印軍邊境雷達站,驗證了遠程打擊體系的有效性。
只不過,巴基斯坦如果貿然攻擊水壩,直接違反《日內瓦公約》第56條(禁止攻擊民用基礎設施),可能引發聯合國安理會介入。更重要的是,印度水壩多位于山區,潰壩洪水可能波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下游有可能遭遇水災。這也是巴基斯坦無奈的一個方面。
除了圍繞水資源的較量之外,印度還在加速建造布拉莫斯導彈工廠,因為在這次沖突中,布拉莫斯導彈實戰效果比較令印度滿意。
巴基斯坦目前亟需增加購買中國的紅旗16防空系統。目前,巴基斯坦總共只有9套紅旗防空系統,難以持續24小時保護整個巴基斯坦全境79萬平方公里區域。如果印度持續進行飽和攻擊,巴基斯坦的防空體系最終肯定支撐不住。
隨著雙方的戰爭準備進一步升級,不排除印巴再次開火,畢竟這兩個國家是搬不走的死對頭。
根據當前的局勢判斷,巴基斯坦短期內直接轟炸印度水壩的可能性依然比較低,估計會采取“混合威懾”策略。
短期,3個月內通過外交施壓、法律訴訟與低強度軍事行動迫使印度重啟水資源談判;
中期,6-12個月內,加速中巴水利合作,降低對印度河依賴;
長期,1年以上,推動《印度河用水條約》修訂,建立跨境水資源爭端仲裁機制。
如果印度持續采取“斷水-泄洪”組合拳,而且無視國際調解,巴基斯坦極有可能會選擇在2025底旱季末期(11-12月),轟炸印度上游的水庫,摧毀印度控制水資源的能力。
這種局勢選項合情合理,但將極大考驗雙方危機管控能力,可能成為南亞局勢的臨界點。
其實有一個問題值得印度思考,如果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游修建大壩,也效仿印度時不時開關水閘玩弄下游的恒河兩岸的印度人,印度作何感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