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本輪印巴對抗暫時平息之后,國外社交平臺X上的一則帖子突然引發了廣泛關注。
許多外國網友在瀏覽到這篇帖子后,紛紛感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穿著樸素甚至破舊的衣服,卻能夠打造出讓西方精銳都望而生畏的武器。
究竟是怎樣的帖子,讓這些外國網友們如此驚嘆呢?
國外熱議的帖子
隨著印巴沖突告一段落,中國制造的殲-10戰斗機也成為了全球討論的熱點。
不少國外軍迷對巴基斯坦飛行員駕駛殲-10成功壓制法國“陣風”戰斗機的表現感到十分意外。
于是,一些人開始查閱資料,深入了解殲-10的研發歷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張令人震撼的老照片被挖掘了出來。
從照片拍攝時間來看,這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場景。
畫面中,一群人正圍在一輛卡車旁用餐,周圍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其中一位戴眼鏡的男子更是直接蹲在地上吃飯。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背對著鏡頭的男性,他的衣著非常陳舊,身上的背心甚至有幾個大洞。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某工廠里的下崗工人正在休息時用餐。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發帖的外國網友很快給出了答案,他指出這張照片并非拍于普通工廠,而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軍工科研所。
照片中的這些人,并非普通的下崗工人,而是負責研發殲-10戰斗機的工程師團隊。
那位穿著破舊背心的男子,正是殲-10項目的總工程師。
這條帖子一經發布,迅速在X平臺上掀起了熱烈討論。
特別是巴基斯坦網友看到這張照片后,更是難以置信,他們無法想象中國竟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制造出了殲-10這樣的先進戰機。
有一位網友直言不諱地表示,這群穿著破舊背心的“鄉巴佬”,居然能把西方頂尖武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隨后又有一位網友補充道,他曾供職于巴基斯坦的一家中資企業,可以肯定地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在工作中展現出像中國人這般頑強拼搏的精神。
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中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和發展。
能夠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研制出殲-10,確實是一項非凡的壯舉。
不過需要澄清的是,照片中那位穿破舊背心的男子并不是殲-10的真正總工程師。
殲-10的實際總工程師是薛熾壽,而總設計師則是宋文驄。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次試飛成功,那時的兩位核心人物早已兩鬢斑白。
所以,照片中的這位男士并非殲-10的總工程師。
但無論如何,這張照片充分展現了中國在經濟落后、設備匱乏的情況下,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無數困難。
殲-10的成長之路
殲-1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斗機,無論是在飛行速度還是技術層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然而,殲-10的研發過程充滿了挑戰和艱辛。
作為殲-10的總設計師,宋文驄為我國航空工業奮斗了整整50年。
他曾參與東風113號機的研發工作,并且在殲-7、殲-8等多個機型的研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6年,我國正式啟動新一代戰斗機的研發項目,56歲的宋文驄再次挑起大梁,成為新一任總設計師。
與以往戰機不同的是,殲-10不僅要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對標國際第三代戰斗機標準。
過去中國的戰斗機多以仿制或改進為主,而現在我們需要完全自主設計一款現代化戰機。
根據《科技日報》2016年3月28日發布的文章《和“殲十”一同飛入藍天——追記殲-10之父宋文驄》,這一項目背后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相較于西方國家,我國在戰斗機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技術積累相對薄弱。
同時,當時的中國經濟實力與西方相比差距懸殊。
國外研發戰斗機動輒投入上百億美元,而我們僅有5億元人民幣的預算。
在這種情況下,殲-10的研發注定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就連殲-10能否順利誕生,當時也沒有人敢打包票。
作為總設計師的宋文驄,肩上的壓力可想而如。
他深知殲-10對中國的重要性,因此無論前方有多少障礙,他都決心一一跨越。
1989年,宋文驄隨團考察蘇制蘇-27戰斗機時,敏銳地意識到發動機是確保殲-10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
此外,氣動布局和飛行控制系統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在眾多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殲-10終于在1998年完成了首飛任務。
當首飛成功的那一刻,現場的所有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試飛員雷強更是緊緊抱住宋文驄失聲痛哭。
這一刻的眼淚飽含著喜悅與自豪。
隨著殲-10緩緩升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到2006年,殲-10已經具備了強大的作戰能力。
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儀式上,殲-10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風采。
殲-10不僅是中國航空事業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為后續的殲-20等第四代戰斗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宋文驄所說,只要他們鋪好了路,無論他在不在場,自然會有更優秀的人繼續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正是宋文驄的學生。
在宋文驄的指導下,楊偉帶領團隊將中國航空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僅僅30年的時間,中國就走完了西方國家尚未完成的征程。
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像宋文驄這樣的科學家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結晶。
根據《北京日報》2025年5月14日發布的報道《鄧小平決策,5億元起步!中國第三代戰機殲10誕生記》,這段歷史得到了詳細的記錄。
結語
中國用一代人的努力和汗水,鑄就了今日輝煌的未來。
或許西方國家始終無法理解,那些穿著破舊背心、吃著簡單飯菜的中國“鄉巴佬”,是如何創造出超越他們的高科技武器。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張老照片已經給出了最好的詮釋。
無論環境多么惡劣,中國人都會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最終抵達勝利的彼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