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無人村,大家是不是覺得應該到處都是破敗的房子,有的房子坍塌了一半,有的房子連房頂也不見了。簡單來說就是整體破破爛爛、雜草叢生的。
可就在廣東開平市,有一座無人村。并不是荒無人煙,相反在天氣晴朗時,還會有不少人前來打卡。這里林立著數棟歐式建筑,雖表面上破敗了一些。
但整體上來看恢弘大氣,宛若一座中世紀的古堡,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歐洲中世紀。
那么,這么漂亮的一座無人村,為何會無人居住呢?當時又是因何種原因建立的呢?
異國打拼血汗錢
這個古老的村莊位于廣東江門開平市赤坎鎮,原名蝦村新村,是關氏家族的新家。
全村的建筑風格仿照上世紀歐洲維多利亞建筑風格,共有13棟小洋樓,其中還有一座碉堡,用于抵御當時的匪患。
而關氏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他們家族的創始人關東暖從開平去到香港,然后又輾轉到了加拿大溫哥華。
關東暖在那里經商,賺到了一筆錢,之后帶領村里人一起去加拿大發展,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上世紀30年代,關東暖和其他村民回到了家鄉,在這個村莊里修建了別墅。
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全部都是從國外購買,漂洋過海三個多月,才能用到這些建筑上面。
由于當時開平境內匪寇流竄,為了村民的財產不受損失,房屋的建設都是別開生面,沒想到的都想到了,村莊中間還欠哪一棟碉樓?
碉樓總高五層,頂層有四個可以俯瞰全村的小樓,人站在里面,可以將全村的情況盡收眼底,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抵御匪患。
即便那些人包圍不走,這個大樓也能解決所有問題,每一層都配置了三套房子,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根本就不怕影響什么。
上世紀50年代,正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艱難時期。當時的中國正面臨經濟和政治的重建,許多人希望通過移民來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關氏家族也是受到了這種思潮的影響,決定離開家鄉,尋找更好的生活條件。但其實他們家族的移民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關東暖在加拿大溫哥華開藥材生意賺到了一定的財富,他也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家族和家鄉。相反,他帶領村里人一起去加拿大賺錢,共同努力,為關氏家族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他們在國外打拼多年,為了家庭和生活,他們努力工作,賺取財富。
然而,他們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根。他們為自己的家鄉捐款修建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設施。
他們始終保持著與家鄉的聯系,無論是通過回國參觀還是通過捐款支持家鄉的發展。他們的行為體現了對家鄉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們作為僑胞的責任和擔當。
那么,為什么這個關氏家族的人沒有回到家鄉呢?
心系故土建家園
錢有了,年齡也大了,那句“葉落歸根”就像個魔咒,拽著他們的心。
他們決定帶著巨款回家。在西方世界呆久了,對歐式建筑那種精雕細琢的東西特別來勁。
回到開平后,他們直接請了個法國建筑師,打算在自家地上蓋歐式大樓。這幫人農民出身,要求倒也簡單,圖紙很快就出來了。
接下來,那真是“錢說了算”的時候了。他們請了村里村外無數鄉親來做工,蓋房子的石頭、木頭,連一顆螺絲釘,都硬是用錢從國外買回來。
這事兒在當時,轟動得不行,看的人都傻眼了。想想看,那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面軍閥打來打去,老百姓吃都吃不飽,好多人都沒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可這邊卻能花這樣大手筆蓋房子,這對比太扎眼了。
豪宅高墻護家產
錢多惹眼,也惹麻煩,特別是在兵荒馬亂的時候,土匪強盜滿地都是。
為了護住自己和金銀財寶,村里做了嚴密的布防:村子四周站著膀大腰圓的年輕后生放哨。
村中心高高豎著一座五層的碉樓,甚至連望遠都考慮到了,危急時能躲人。他們甚至花大價錢請了外頭厲害的保鏢。
憑著這套防御體系,這幫從加拿大回來的鄉親們在村子里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讓周圍人羨慕得眼睛發紅。
他們住著帶壁爐的洋房,村里辦起了洋學堂,請來了洋醫生,蓋了洋醫院。附近村子想翻身,能把女兒嫁到這里頭去,那真是祖墳冒青煙了。這里成了財富和地位的象征,光鮮亮麗。
日子過得好好的,抗日戰爭爆發了。特別是日本人占了廣東后,到處禍害鄉鎮。但這村子不一樣,他們提前囤了糧,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槍,槍法也練過。
小股日軍來了根本啃不動這硬骨頭,大部隊又忙著別處。靠著堅固的房子和裝備,這堡壘村子在戰亂里居然相對安寧地挺了過來。
可誰曾想,抗戰是挺過去了,但緊跟而來的解放戰爭,把這一切徹底顛覆了。這幫回鄉蓋房、置地買產業的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事實上的大地主、大資本家。
他們最開始覺得內戰不用怕,國民黨有美國撐腰,武器也厲害,南方肯定守得住。
可是,眼瞅著國民黨在北方兵敗如山倒,特別是三大戰役后解放軍像推土機一樣往南壓過來,他們心里咯噔一下。
當時的宣傳里,有些話是直接對著他們這號人來的。擔憂自己“成分不好”,怕以后的日子難過,這像塊巨石一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他們在祠堂里,連著幾個晚上沒合眼地商量。最后,大家心照不宣地做了個痛苦的決定:走,再去加拿大。
沉寂百年迎新生
這時候,大部分人都五十好幾了,這個選擇等于割斷了太多牽掛。但形勢逼人,不走不行。
他們再次火急火燎地把國內的家業能賣的都賣了,換成了最方便的金條,登上了去加拿大的輪船。
走的時候,他們在自家房子上顯眼的地方刻下了名字。也許是想以后回來祭祖認得路,也許是留下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結語:
主人走了,這座曾經風光無限的歐式村子,一下就冷清了下來。
七十多年過去,沒人住,沒人管,樓房慢慢破敗,野草長瘋了,真的成了座“無人村”。
可誰也沒想到,它沒有被歷史完全忘記。這幾年,沉寂的老村子突然像炸開了一樣,變了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