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個喜歡“沒牌硬打”的人,而如果連牌都打不出來,那他就會宣稱自己這個牌局已經贏了。
這么說來,特朗普在中東國家的“務虛”成份有多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雖然特朗普的中東之行不可謂斬獲不多,尤其是在經貿領域。
他此次與阿聯酋簽訂了超過2000億美元的貿易合同;
與沙特阿拉伯達成超過6000億美元的經貿項目合作;
與卡塔爾簽訂2435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對于當前令美國國內憂心忡忡的經濟形勢來說算得上一劑強心針,但如果與同期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其他態勢聯系起來,這種意向性很強的貿易訂單有多大的“邀功”成份就不言自明了——中美日內瓦經貿問題接觸期間,雙方突然將對對方關稅標準下調到30%打了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更不免令人對于特朗普在國際經貿問題上到底有沒有底線、以及美國到底能不能在經貿斗爭中“挺下來”產生更加深刻的懷疑。
這種情況下,如果特朗普再不滿足一下國內的“贏學”心理、表現自己在國際經貿方面并非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對于他的執政基礎來說可真就要嚴重動搖了。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訪問的中東國家中沒有以色列,這個略顯刻意的訪問日程安排雖然主要原因在于特朗普在當前與內塔尼亞胡分歧嚴重、并不愿意表現出對內塔尼亞胡當局的支持,但經貿問題同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在此前的“關稅戰”中特朗普一反常態地沒有“豁免”以色列這個美國鐵桿盟友,原因除了特朗普的拍腦門式決策以外,以色列堅持對加沙地區進行非法軍事侵略導致美國對以色列的投資成了“無底洞”,也是重要原因。
特朗普可能通過在經貿問題上對中東國家予以區別待遇,向外界釋放“只要愿意合作并且能讓美國獲益就能獲得好處”的信號,以此來促使一些目前因“關稅戰”而與美國經貿關系緊張的國家改變態度,只不過結合中美關稅問題的重大變化來看,特朗普拋出的這跟橄欖枝能不能有足夠大的吸引力,也沒人敢下保票。
當然,從這次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看,也能看出區域國家隊美國的依賴性依然很強,尤其是在中東區域以色列走強,伊朗示弱的背景下,美國的這次“串門”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畢竟,如果以色列作為美國的盟友被干冒煙的話,中東這些土豪國,反而是美國要多給點面子的時候,顯然,目前的局面隊美國還是有利的,尤其是在美國主導下,西方開始轟炸也門,而以色列對區域對手的態度也毫不示弱,伊朗核問題也在美國的主導下,開始談判,這些事情發生的節點,和特朗普的中東之行,顯然那不是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