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歌手》系列在2013年首播時,以8.1的豆瓣高分開啟華語音綜新時代,彼時林志炫、黃綺珊等實力唱將的巔峰對決,讓觀眾見證“神仙打架”的視聽盛宴。
但歷經十二載春秋,這檔曾經的現象級節目卻在2024年遭遇滑鐵盧,豆瓣評分跌至4.4的歷史冰點。
當2025年全新陣容揭曉,人們不禁發問:陳楚生、林志炫領銜的“救市”陣容,真能挽回觀眾信心?
口碑崩塌的深層癥結
2024賽季暴露的種種問題,實則是內娛音綜積弊的集中爆發。
據《中國音樂綜藝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近五年音綜修音使用率高達93.6%,導致大量“錄音棚歌手”難敵直播考驗。
當汪蘇瀧在《血肉》中連續破音D5高音、楊丞琳《帶我走》出現明顯氣息斷層時,觀眾恍然驚覺: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完美現場”,不過是百萬級調音師的魔法。
節目制作理念的異變更令人憂心。
音樂評論人指出:“當那英團隊提前三個月定制冠軍劇本、孫楠淪為炒冷飯工具時,這個舞臺早已背離‘音樂為本’的初心。”
據數據統計,2024季熱搜話題中,真正與音樂相關的僅占27%,其余皆為“那英表情包”“孫楠退賽回憶殺”等娛樂八卦。
國際歌手的專業啟示
在群嘲聲中,凡希亞與亞當·蘭伯特猶如清流!!!
前者以教科書級的《Wicked Game》展現歐美vocal系歌手的聲樂素養,后者《Believer》的連續C5咬字堪稱行走的CD。
這些國際歌手用行動詮釋何謂職業素養:凡希亞提前兩周抵華適應場地,亞當自費攜帶八人樂隊保障演出質量。
相比之下,某內地歌手因彩排遲到導致音響事故的新聞,更顯諷刺。
2025賽季的破局籌碼
面對4.4分的恥辱,節目組祭出“去流量化”殺手锏,林志炫的加盟被視為品質保證;
這位58歲唱將保持著華語樂壇罕見的零修音紀錄,2017年《沒離開過》的F#5強混至今仍是教科書級現場。
新生代中,單依純堪稱最大變數,這位00后冠軍在《聲生不息》中展現的語感控制力,被李健譽為“天生歌者”。
陳楚生與白舉綱的“再就業男團”情懷牌頗具巧思,前者《將進酒》的原創古風,后者《河流》的民謠改編,或將喚醒觀眾對“音樂本質”的期待。
而GAI周延的《炁》嘗試將道家哲學融入說唱,這種文化破圈的野心值得鼓勵。
救贖之路的三大挑戰
1. 直播技術的真實性革命
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季將啟用64軌現場收音系統,這對歌手的聲場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米奇·蓋頓能否重現碧昂絲原版《If I Were a Boy》的爆發力,格瑞絲·金斯勒《River》的撕裂音處理,都將面臨放大鏡式檢驗。
2. 評審機制的去劇本化
上季“大眾評審年齡斷層”問題飽受詬病,某30代評審坦言:“現場00后粉絲的尖叫完全蓋過演唱細節。”
如何建立更科學的評分體系,成為決定公平性的關鍵。
3. 流量與藝術的平衡術
BENI選擇久保田利伸1995年金曲《LA·LA·LA LOVE SONG》,這種復古策略既能喚醒情懷,也需避免“炒冷飯”質疑。
GAI的原創實驗性作品,則要警惕曲高和寡的風險。
華語音綜的生死突圍
當劉歡直言節目已成“草莓音樂節+星光大道”的縫合怪時,道破了音綜市場的集體困境。
據數據顯示,2024年音樂類綜藝收視份額較2019年下降41%,年輕觀眾持續流向短視頻平臺。
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歌手2025》的背水一戰,實則是整個行業自救的縮影。
節目總導演洪濤在采訪中透露:“我們砍掉了30%的劇本環節,增設觀眾即時反饋系統。”這種改革勇氣值得肯定,但要從根本上扭轉頹勢,仍需回歸音樂本質。
畢竟,觀眾早已厭倦了修音謊言與劇本套路,唯有真實的音樂力量,才是口碑逆襲的終極密碼。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