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首發,就有多項詞條登上熱搜,其背后是節目強大的影響力,以及人們對真唱真演的熱忱。
只要能來節目的歌手,或許都抱著背水一戰的勇氣。盡管節目組盡力營造高壓氛圍,但對歌手們而言,每個人的臉上寫著的卻是篤定、自信。
在八位首發歌手中,我認為有兩位歌手有著相似的心境,他們似乎比其他人更想贏,更加的想證明自己,他們就是GAI和白舉綱。
GAI在說唱界的實力毋庸置疑,他來《歌手2025》,不僅給節目增添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除了說唱圈,歌手節目無疑是他拓圈的最好舞臺。
而白舉綱,在我的印象中,曾上過多個音樂綜藝,臉上總掛著不服輸的勁兒,他也是唯一一個從《下一站歌手》節目中殺出重圍取得最后入場券的,這樣的機會當然要倍加珍惜。
GAI周延 ,衣錦還“湘”
GAI首戰選擇《炁》這首歌,不僅鞏固了他在國風說唱的江湖地位,同時也似乎在用這首歌,吐露心聲。
2018年,GAI第一次上《歌手2018》,一首《滄海一聲笑》笑傲舞臺,但只是笑了一期便悄然離場。
七年后的今天,GAI名利雙收,意氣風發,衣錦還“湘”,自然要出一口“炁”。
當然,這首《炁》也讓GAI演繹得相當精彩,燃炸全場,唱出了中華男兒的熱血和氣概。也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這首歌的最大亮點還是在編曲上,就如主持人胡海泉所言,這首歌在配器上太用心了,用上了很多中國民族樂器,中國大鼓、嗩吶、橫笛、二胡等,特別是納西族的女腔和聲,讓這首歌更添恢弘氣勢。
這首歌完全就是GAI的舒適區,他唱得如此的游刃有余、張馳有度,有種行走江湖的義氣和俠氣。
“炁”源自道家,象征著本源與生命力。它是意志,是本心,是穿越歲月后仍不動搖的力量。或許只有中國人才理解這種與天地萬物相融共生之“炁”。
如今的GAI,在自己的中國說唱江湖已擁有充分話語權,這種狀態也讓他在歌唱時,有著這種義氣、俠氣、爽氣。
只是這種氣概似乎少了點什么,以致使作品顯得剛硬有余而余味不足,從而顯得稍顯單薄。
我想,缺的或許就是那份歲月沉淀后的寬厚,以及包羅萬象的豐富。
白舉綱《河流》強行搖滾?
《河流》這首民謠作品,演繹成白舉綱比較擅長的搖滾風,看來白舉綱內心里是有一團火的。
于是,他把自己的這種不服輸的勁兒盡情揮灑,這團火他在節目里盡情燃燒。
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低音區還是稍顯粘膩,導致整個主歌部分稍顯平淡,沒有高音區的穩健。
在他唱“但是媽媽,我弄丟一切嗎”這句時,我還是忍不住地內心震顫,這句的情感爆發力,成為整首作品的最大亮點。
由于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的強烈反差,反而讓我覺得設計感太強,情感的流動感不足,讓這首歌的動人色彩大打折扣。
一直疑惑有個疑惑,白舉綱參加了那么多場的音綜,為什么還不“火”?從這首作品的處理,我似乎找到了點答案。
他對作品的設計處理,讓詞曲所散發的無奈韻味淡了,反而多了一些勵志情結,這也與白舉綱的內心戲相呼應。
但這是這首歌曲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嗎?我看不盡然。
歌如其人。
看音樂綜藝多了后,越來越發現,歌手對歌曲的處理,總是不自覺地帶出歌手本人的思想段位和內心情境來。
而真正的頂級歌手,其實早已拋卻“我執”,將情感、情緒抑或精神信仰融入歌曲的內在,成為了一個入戲“角色”。
演繹一首歌曲,就像表演一段戲,角色是他人的,但情感是自己的,才能真正地將其演繹好。歌唱技巧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情感表達。
小白的“大白嗓”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或許提高思想境界,更多地理解歌曲內涵,才能找到更適切的表達方式,這才是他最重要的事。
所謂:以正合,以奇勝。
對于中生代的GAI和白舉綱而言,他們既想留給大眾一些固定風格印象,又尋求著技術上的突破。
其實這并不矛盾。
只要在其本人優勢之上能夠再深入地理解角色、夯實內攻,就能夠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