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11所大學公布在上海進行的綜合評價招生方案,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兩大名校在滬的招生,畢竟,上海考生要考進復交,超90%的比例要通過這一招生途徑。而綜評招生這一特殊方式的招生,至今已走過了9年之路。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選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為率先實施高考改革的試點地區,由此,上海從2017年開始的全新綜評招生模式。最初由復旦和交大兩所頂尖高校試點,現已擴展至11所高校,包括復旦、交大、同濟、華東師大、上外、上財、華東理工、東華、上海大學、上中醫和浙江大學。
綜評招生最大的亮點是錄取模式上,推行的是“631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高校校測成績占30%、學業考成績占10%,占比達30%的校測分數,讓少數偏科考生脫穎而出,但從2020年起,上海的綜評分數比例變成了“8515”模式,即高考成績占比85%,面試成績為15%,讓一些面試能力強的同學逆襲的機會大大降低。
接下來的幾年,復旦、交大的綜評招生政策變化并不大,今年由于復旦出臺了壓縮文科、加大理工科招生力度等政策,交大拆分了最大的信院、密西根學院關閉等,從而使綜評招生充滿了變數。
復旦大學今年沒有在綜評報名系統中公布招生專業,但是出現了一個令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的點:“六大創新學院”,這六大學院分別為: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院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明、智能材料與未來能源創新學院(院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院長為復旦副校長汪源源)、未來信息創新學院(院長是副校長周磊)、智能機器人與先進制造創新學院(院長為副校長姜育剛)、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院長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頡),六大學院招生專業全部列入工科試驗班。
這六大新組建的工科學院,分別由院士和副校長級別的教授擔任院長,凸顯出復旦對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重視,預計也有會推出相應的招生配套政策。而在今年2月,有著第一大學院之稱的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拆分為四個獨立學院,分別是: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與感知學院、計算機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可以預見,兩大高校在工科領域的招生競爭或更加激烈。
根據2024年在上海的相關錄取數據,復旦大學綜評批招生占比超88%,上海交通大學更是達到了97%以上,對于上海的考生想要圓夢復交,就一定不能錯過綜評批次。與復旦一樣,今年上海交大的綜評招生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最大變化是,多年來錄取分數最高的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不再招生,改為浦江國際學院。
上海交大今年綜評新增了兩個工科特色班:電子信息類(集成電路英才班)、電子信息類(計算機永強試驗班);理科試驗班被拆分成兩個方向:理科試驗班(數學方向)和理科試驗班(物理方向),專業方向更明確;智能醫學工程試點班從去年的工科試驗班(信息類)里單列出來進行招生;往年交大綜評招生的人工智能特色班型(拔尖英才試點班和卓越人才試點班),今年卓越人才班被刪減,只剩拔尖英才班。
此外,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