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無錫高新區“鴻博煥新 鳳起伯瀆”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暨鴻山遺址博物館開館活動在鴻山遺址博物館前舉行。作為全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鴻山遺址歷經多年保護與展示,以“文化+科技+生態”為內核進行升級改造,重新亮相。
無錫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新吳區副區長孫磊在現場介紹稱,此次在對鴻山遺址博物館展陳的提升中,堅持“保護優先、科技賦能、融合發展”三大原則,推動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的相融共生。一方面,運用數字化建模、AR場景復原等技術,讓遺址遺跡“可觸可感”;另一方面,通過構建沉浸式展陳體系,以現代審美重構歷史肌理,讓吳越文明瑰寶與創新驅動的時代脈搏同頻共振,使文物與觀眾深度對話。
據介紹,此次煥新升級的鴻山遺址博物館以三大核心展區全新亮相:北館“鳳鳴鴻山”通過四章敘事串聯太湖文明至戰國禮制,展出象征諸侯身份的“五璜佩”組合及“琉璃釉盤蛇玲瓏陶球形器”;邱承墩原址展廳以玻璃棧道還原“中”字形墓坑原貌,呈現越國貴族墓的獨特營建技藝;南館目前正積極籌備布置當中,即將面向公眾開放。
此外,博物館還在入口大廳整合咨詢、文創、休息區,半開放設計提升通透感;新增青少年研學中心,設置文物修復體驗、古法制陶等互動課程;公眾報告廳配備全息設備,將定期舉辦考古講座,打造“可觸摸的歷史課堂”。
“鴻山遺址的發掘與保護,是一段跨越二十余載的守護與創新之路。”南京博物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奇志先生在活動發言中回顧了鴻山遺址的保護歷程。希望鴻山遺址博物館繼續以“人”為本、以“文”為根,深入挖掘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歷史價值,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近”起來,讓公眾“動”起來,為無錫建設“吳文化名城”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文化學者、暢銷書作家、《百家講壇》著名講述人紀連海以“泰伯奔吳”典故為引,盛贊煥新后的鴻山遺址博物館以“科技為筆,匠心為墨”,在歷史的長卷上續寫新篇。“這里不再是單一的文物展陳空間,而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教科書’。”
活動現場,無錫市高新區文商旅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鄒如春與江蘇向云端文旅公司總經理蔣敏峰、蘇州蘇馬體育公司總經理朱建芳、全國設計大師獎、“大師獎”博物館聯合創辦人、運營總監趙明簽署了文旅項目合作協議。無錫市吳文化遺址和文物保護中心主任逯俊寧與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董靜,安吉古城遺址博物館館長柯安順簽訂了博物館共建協議,多方合力推動吳越文化IP開發、研學旅游線路打造及數字化傳播,構建“文化+科技+旅游”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無錫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新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曉峰為新任“新吳文旅推廣大使”頒發了聘書,自媒體達人、文化媒體代表將攜手以短視頻、直播等新形式傳播吳越文化,助力“玉飛鳳”飛入千家萬戶。(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