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試運營
首次面向社會系統性展示
凌家灘遺址的考古成果和歷史價值
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
文物約1100件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位于含山縣銅閘鎮裕溪河畔,展廳面積達4000平方米,設有1個基本陳列展廳和2個臨展廳。基本陳列分為總序、鑒往知遠、玉耀長河、文明互鑒四部分,運用人工智能、裸眼3D等先進技術,打造文物與數字虛擬空間交互的沉浸式體驗。
展品中包括首尾相連的雙面圓雕玉龍、刻有八角星紋的玉鷹、造型生動的玉人、體現宗教禮儀的玉龜和玉版,以及重達88公斤的大玉豬等代表性文物。
展覽特別聚焦07M23號"王者之墓"出土文物的集中展示,通過動態演示葬儀研究成果,生動再現了凌家灘部落首領的生活場景。作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的中心聚落,凌家灘遺址是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重要見證,已出土玉石器等文物3000余件,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凌家灘遺址作為“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代表性遺址,是探索長江下游地區文明化進程中的關鍵遺存、關鍵節點、關鍵區域。遺址自1985年發現以來,出土大批重要玉器,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稱“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隨著第49個“5?18 國際博物館日”到來
合肥市的各大文博場館
紛紛推出了一系列
精彩紛呈、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全方位展示博物館
在新時代的獨特魅力與無限可能
這個周末,一起來逛館吧!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將于5月18日9:30至11:30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安博鑒真”5·18國際博物館日公益鑒定特別活動。
市民可在安徽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預約,每人預約不超過2個類別,每個類別不超過3件,人數有限,約滿為止。
安徽名人館
5月18日,在水一方——潘曉冬江南水鄉全國巡展(安徽站)將在安徽名人館一樓拉開帷幕,畫家潘曉冬將以其獨特的筆觸,帶領觀眾領略江南水鄉的柔情與詩意。
當天下午,安徽名人館將舉行“門歌遺韻 博物新章——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省級非遺項目門歌將精彩亮相,非遺傳承人吳光明將以其獨特的嗓音和表演形式,展現門歌這一傳統說唱藝術的魅力。
此外,5月17日,安徽名人館還將將開展“萬物初盈 法治同行——皖風時令?小滿”活動和“徽黃藝苑”戲曲志愿服務隊公益戲曲演出;5月18日,舉行“印刻古今 智創未來——科里科氣”系列活動。
渡江戰役紀念館
5月18日,“唱響信仰之歌、強國復興有我”國歌誕生歷史中的青年力量專題展將在渡江戰役紀念館負一層臨展廳開展。
同日,館內還將舉辦“穿越時空的紅色之旅”主題活動。
巢湖市博物館
5月18日,由巢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巢湖市文物管理中心(巢湖市博物館)承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將在巢湖市博物館舉辦。
內容來源:合肥晚報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當非遺遇上女性力量,留學生的這場徽州探秘絕了
在合肥,良辰「梅」景正當時!
總要去趟蕪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