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印巴空戰,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可謂是一戰成名,在實戰中擊落了包括陣風和蘇-30MKI在內的多架印度空軍戰斗機,近日央視《軍情時間到》節目也報道了殲-10CE戰斗機在空戰中一舉擊落多架戰機的戰例,等于是為殲-10CE戰斗機在印巴實戰中的戰績進行了一個非常權威的確認。一款武器裝備如果在實戰中取得了優秀的戰績,那么接下來就會有很大的機會實現暢銷,畢竟各國都喜歡引進經過實戰檢驗的武器裝備,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消息,那就是殲-10CE戰斗機接下來有望走進南美洲。
近日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訪華期間,包括歐洲“Bulgarian Military”網站以及南美一些軍事網站都報道了這樣一個消息,那就是佩特羅訪華期間當面提出了希望引進殲-10CE戰斗機, 而且外媒還表示中方給出的價格非常具有吸引力,報出了4000萬一架的價格。目前哥倫比亞空軍的主力戰斗機是23架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幼獅”戰斗機,這些戰斗機的性能已經完全不適應如今的空中戰場,早就到了該退役的時候,近些年哥倫比亞空軍一直在嘗試引進新型戰斗機,不過西方的戰斗機太貴了,美國的F-16戰斗機現在至少8000萬美元一架,歐洲的臺風和陣風戰斗機單價動輒一億美元以上,這樣昂貴的戰斗機哥倫比亞難以承受。
殲-10CE戰斗機剛剛在實戰中擊敗了西方主力四代半戰斗機,其性能已經是毋庸置疑,而且我國報給哥倫比亞的殲-10CE戰斗機單價才只有4000萬美元,與我國出口給巴基斯坦的殲-10CE價格基本一樣,在哥倫比亞看來,殲-10CE簡直可以用“物美價廉”來形容,因此接下來哥倫比亞正式引進殲-10CE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西方的四代戰斗機現在極少有單價低于1億美元的,俄制四代戰斗機單價也都在5000萬美元以上,為何剛剛打贏的殲-10CE戰斗機價格卻遠低于西方戰斗機和俄制戰斗機呢?
關于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原因可能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我國研發制造的武器裝備本身就擁有成本相對很低的優勢,就拿驅逐艦來說,美國一艘伯克3型驅逐艦的建造成本現在已經達到了27億美元,而噸位更大、性能更先進的055型驅逐艦,建造成本還不到10億美元,大約只有伯克3的三分之一。此外,一款武器裝備的產量越大成本就越低,我空軍自用的殲-10系列戰斗機加上出口的殲-10CE,這款戰斗機現在的總產量已經超過了600架,使得這款戰斗機的生產制造成本現在已經非常低,既然制造的成本已經非常低那么自然就擁有低價出口的優勢。
其次,戰斗機可以看作是一個先進的空中武器發射平臺,戰斗機本身不具備實戰能力,引進戰斗機后還需要配套相關的武器系統,比如空空導彈、空地彈藥、電子作戰吊艙等等,這些武器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戰斗機平時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形成戰斗力,戰斗機搭載的發動機會一直消耗,也需要為戰斗機配套備用的發動機。我國此前出口給巴基斯坦的殲-10CE價格4000萬美元左右,但如果加上霹靂-15E空空導彈、備用發動機等,單價會超過5000萬美元甚至更高。我國報給哥倫比亞的價格可能僅僅是殲-10CE本身的價格,至于其他的武器和發動機等配套系統,會根據哥倫比亞的具體需求進行選擇,然后再確定一個最終的總價格。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國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口殲-10CE這種武器裝備,其實也算是一種技巧。雖然近些年我國研發制造的武器裝備實現了大量的出口,但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主要市場還是在西方手中,其次是俄羅斯和我國。現在我國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口殲-10CE這類主力武器裝備,一是可以迅速打開一些關鍵的市場,二是一旦一個地區有國家裝備了中國制造的武器裝備, 就有希望起到一種帶動作用,加強我國武器裝備在該地區的出口前景,所以說前期的低價出口其實是一種技巧,有利于快速打開市場。現在來看,殲-10CE戰斗機的強大性能已經被全球看到了,再加上這款戰斗機相對很低的價格,因此接下來殲-10CE成為“爆款”實現大量出口的機會是很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