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31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5月17日上午,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佛山市主場活動——暨禪城區送科技進基層、防災減災日活動在禪城區唐園社區公園正式啟動。活動由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禪城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佛山市同濟小學、唐園社區、知博少年成長科學院承辦,匯聚政府、學校、社區、企業等多方力量,以科技惠民、家校社協同育人為核心,為市民呈現一場兼具科普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科技盛宴。
近年來,佛山以制造業科技創新為核心,近五年陸續投入科技資金超過380億元,引進全職院士5名、院士工作站8個、院士團隊26個、各類領軍人才超500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數量創近10年新高,省科學技術獎數量連續5年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佛山高度重視科普工作,不斷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科普活動內容,創新科普形式,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
現場,同濟小學的“小小科學家”團隊通過物理、化學、天文等趣味實驗秀,將深奧的科學原理轉化為生動的視覺體驗;科技小工坊中,孩子們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動手組裝航天模型,感受航天科技魅力;非遺傳承人與人工智能展區同臺亮相,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引發觀眾陣陣贊嘆。唐園社區黨委書記馮秀霞表示:“社區是科技普惠的‘最后一公里’,通過聯動學校和企業資源,我們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科技前沿。”
活動緊扣“防災減災日”主題,將應急避險知識與科技體驗深度融合。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現場向居民群眾傳授學習火場自救技巧,演示急救技能,并指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心肺復蘇模擬操作。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團隊開展營養膳食科普宣傳和義診活動。“這種沉浸式學習比單純聽課更直觀,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關鍵步驟!”一位參與體驗的家長感慨道。此外,佛山市生態學會、佛山市人工智能學會、智幫教育等機構通過互動展板、智能機器人演示等形式,向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生態環保等熱點知識。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中醫藥文化義賣區,這些經濟實惠的中醫藥包吸引眾多居民駐足。義賣所得將用于支持社區科普設施建設,實現“科技服務社區、公益反哺科普”的良性循環。中國移動禪城分公司、中科思頓等企業則通過5G技術展示、智慧家居體驗等項目,讓市民感受科技對生活的賦能。
佛山市科協副主席陳鋒登在致辭中強調:“科技創新需要從基層扎根,從青少年抓起。通過家校社協同發力,讓科技教育走出校園、融入社區,才能激發全民創新活力,為科技強國建設凝聚基層智慧。”
佛山市科協主席黃飛飛指出,此次活動是佛山深化“科普+教育+民生”融合模式的創新實踐,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推動科技服務下沉社區,助力構建全民共享的科普生態圈。禪城區副區長梁錦棠強調要強化“家-校-社”聯動模式,讓科學教育從“書本”走向“實踐場”,讓孩子們能走出課本探尋“沒有天花板的教室”的豐富多彩,感受“大自然就是活教材”的真諦,擦亮“學在禪城”教育品牌。
未來一個月,佛山市還將圍繞“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主題,開展50余場科技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活動,以創新之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