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夏天的上海灘,南京路上有家紅火的白熊西餐廳突然掛出"歇業(yè)"招牌。
老板潘德明把賬本往抽屜里一鎖,揣著變賣家當?shù)你y元就追著一群年輕人往南跑。
這事擱現(xiàn)在就像米其林大廚突然辭職去送外賣,把街坊四鄰驚得直咂嘴。
原來潘德明在《申報》上看到"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的新聞,八個熱血青年要徒步走遍亞洲"給中國人爭口氣"。等他追到杭州入伙時,隊伍已經(jīng)走散大半。到了越南清化,連發(fā)起人都打退堂鼓,只剩這個穿西裝打領結的餐館老板孤零零站在雨里。
街邊茶館的華僑老頭直搖頭:"后生仔,回家討老婆吧,這世道不是你們玩得轉的。"可潘德明轉頭買了輛二手自行車,車筐里塞滿地圖和筆記本,從此開啟了中國近代最傳奇的環(huán)球壯游。
要說潘德明這趟環(huán)球旅行,簡直比唐僧取經(jīng)還驚險。
在印度叢林里被老虎盯梢,他愣是舉著煤油燈跟畜牲對瞪半小時;阿拉伯沙漠里渴得喝自己尿,幸虧駝隊經(jīng)過救回半條命;耶路撒冷遇上土匪,人家搶完錢還要燒他的《名人留墨集》,他撲通跪下用英語喊:"這比我的命重要!"愣是把強盜感動得留了本子。
就這么個九死一生的人,居然成了行走的"中國廣告牌"。
在新加坡,華僑巨商胡文虎給他塞錢時說:"要讓洋人看看,咱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在印度,圣雄甘地抹著眼淚送他親手織的國旗;連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都給他發(fā)金牌,夸他是"有奮斗精神的榜樣"。
最絕的是在德國,聽說他騎到柏林,希特勒居然清空總理府辦公室,跟他聊了兩天兩夜地緣政治。
1935年的柏林街頭,納C黨旗遮天蔽日。
潘德明這個瘦得像竹竿的中國青年,愣是敲開了總理府大門。據(jù)后來解密的納C黨外事辦公室記錄,希特勒對這個"走遍世界的活地圖"充滿好奇。兩人從長城聊到萊茵河,從孔夫子談到尼采,潘德明隨身帶著的《名人留墨集》里泰戈爾、甘地的簽名,看得希特勒直咂舌。
當時有個細節(jié)特別有意思:希特勒要給潘德明畫素描,畫到一半突然問:"你覺得日耳曼人和中國人誰更優(yōu)秀?"潘德明不卑不亢:"都在地球上活著,分什么高低?"這話把在場軍官驚得直冒冷汗,沒想到元首反而哈哈大笑。
后來有歷史學家分析,這次會面可能是納C想拉攏中國對抗蘇聯(lián),但潘德明心里門兒清,回國就把納C送的鍍金黨徽壓了箱底。
1937年潘德明繞地球走完第五萬公里,從緬甸入境時,國境線上等著他的不是鮮花掌聲,而是滿臉焦黑的難民,七七事變爆發(fā)了。
這個在海外被當成英雄的游子,默默把華僑捐的十萬美元考察費全換成藥品送回前線。有記者追到上海采訪,他擺擺手說:"我就是個裁縫的兒子,沒啥好說的。"轉身繼續(xù)給人量體裁衣,絕口不提七年傳奇。
直到1979年,上海靜安寺路舊貨市場里,有人從廢紙堆翻出本貼滿各國簽證的護照,潘德明的故事才重見天日。
翻開那本泛黃的《名人留墨集》,1200多個簽名里還夾著片干枯的橄欖葉,是他從耶路撒冷哭墻下?lián)斓摹S袀€老華僑摸著這些字跡直抹眼淚:"當年在南洋,我們就是看著潘先生的報道挺直腰桿的!"
如今在浙江湖州人民路口,潘德明雕像的布鞋上總有人放新鮮水果。附近老人常跟孫子念叨:"這是咱們中國的福格先生,用腳底板走遍地球的!"當年他拒絕所有外國資助,硬是靠打零工和華僑接濟完成壯舉。
經(jīng)過埃及金字塔時,當?shù)貓蠹垬祟}是《穿布鞋的東方騎士》;在悉尼歌劇院舊址(當時還是碼頭),工人們停下手里的活給他鼓掌。
有件事特別讓人唏噓: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時,有人在圣彼得堡舊貨市場發(fā)現(xiàn)潘德明用過的指南針,指針上還刻著"中國湖州潘"。
這個在戰(zhàn)火與偏見中丈量世界的中國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證明:真正的勇氣不是飛機大炮,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