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在平行會議“數字教育安全與倫理:挑戰、共識與行動”上,湖南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福利參加了人機交互與信息安全中心揭牌儀式,并與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約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Hopcroft),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巴里·巴里什(Barry C.Barish),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華為操作系統首席科學家陳海波分別作主旨報告。
張福利以“AI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守正與創新”為題作主旨報告,報告圍繞“高等教育發展的守正與創新”“高等教育發展的倫理及風險”兩大主題展開?!笆澜绺叩冉逃龔闹R邏輯向工程邏輯和應用邏輯轉化,人才培養要素正從“知識、素質、能力”傳統三要素向‘知識探索、能力建設、人格塑造’新三要素轉變。”張福利指出,隨著智能時代到來,全球頂尖高校積極應對,紛紛發布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指南,人工智能成為世界高校爭先占領的新高地。教師未來將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情景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教學將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注重思維模式、情感、價值觀、素養等隱性知識的習得與傳授,以及對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高階能力的發展。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特的數字人,每個學生都能擁有自己的數字人教師,“數字人+自然人”雙師協同教學局面將逐漸實現。
張福利指出,AI時代高等教育存在偏見歧視消除機制、情感交互道德邊界、數字鴻溝擴大風險、決策自主權平衡等核心倫理問題。為此,世界各國正在積極探索治理方案,歐盟制定了全面且嚴格的人工智能倫理準則框架,美國推出了技術監管模式,保障教育人工智能技術規范應用。亞洲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理念,探索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倫理與安全在亞洲文化中的適配,需結合集體主義、尊師重道等文化特點,建立符合亞洲價值觀的準則。國際組織在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可發揮關鍵協調作用,通過建立多邊合作框架、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應對跨國界的教育倫理和安全挑戰。
本屆大會以“教育發展與變革:智能時代”為主題,由開幕式、全體會議、平行會議和閉幕式等4個環節組成。旨在展示我國數字教育領域最新成果,加強數字教育對話合作,助力構建開放互鑒的國際教育合作體系,推動全球教育共同發展。中外政府官員、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大中小學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600余人參加開幕式。
通訊員汪少龍 楊浩 瀟湘晨報記者楊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