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心理醫生朱迪斯·歐洛芙,在接診過無數病人后得出一個論斷:
很多人之所以在一段關系里感覺痛苦,是因為身邊有一群“嗜血者”。
這群“嗜血者”個體比較脆弱,需要通過不斷吸食他人的能量來維持自己的生存需要。
你越是善良心軟,他們越會索求無度地壓榨你的剩余價值,直至你“失血過多”走向衰竭。
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淪為別人的“血包”。
那些在語言、行為、精神層面打壓拖垮你的人,一定要快速識別,然后在心理上隔離,行動上遠離。
01
- 不要犧牲自己去喂養別人的優越感。
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中,李雪琴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有段時間,她陷入嚴重的抑郁,因為身邊總有一群嘲笑她的人。
無論她說什么、做什么,他們總會把話題引到她“胖”這件事上來:
她說自己工作不順,別人說“就是因為你太胖啊”,她傾訴人際關系的煩惱,別人就嘲笑她“胖子是沒有朋友的”。
源源不斷的否定,讓她開始自我懷疑。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碰漂亮衣服,甚至骨子里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美好的東西。
這些人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你升職了,他們陰陽怪氣說你靠關系;你想嘗試某種新事物,他嘴里冒出來第一句話就是“你不是那塊料”……
反正就是你這個人在他那里永遠不對,永遠不行。
如果你與一個人在一起時經常有自卑、怯懦的感覺,那么一定要警惕了:他正在通過打壓你,喂養自己的優越感。
就像《再見愛人4》里的留幾手和葛夕。
留幾手是過氣網紅,女友葛夕是新晉博主。
在兩人結識之初,留幾手就不斷拿葛夕當素材寫段子,在網上博眼球,盡管葛夕多次反對,他依舊我行我素。
后來他事業下行,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幾乎全靠葛夕供養。
他留住葛夕的方式,就是不斷進行語言上的打壓和貶低:葛夕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沒收到感謝,而是處處挑剔和指責;葛夕想嘗試新事物,留幾手嘴上永遠是一句“你不行”。
淪為婚姻“血包”的葛夕,從以前的光彩照人變得雙眼無光,做事畏畏縮縮。
作家李尚龍在書中寫道:人生順利“避雷”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時刻想要打壓你的人。
不要以犧牲自己的自信心為代價,去供養別人的優越感。
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甩開那些總在貶低你,對你冷嘲熱諷的人,去靠近真正懂你的、欣賞你的人。
02
- 不要消耗自己去供養別人的情緒。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當一個人成為他人痛苦的載體時,他就失去了自我救贖的可能。”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互相傳染的。
跟把你當情緒垃圾桶的人在一起,你會不可避免地被傳染負能量,人生也跟著變得混亂不堪。
作家舒婭曾在書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與合租室友芒果是非常好的朋友,芒果這人哪里都好,就是牢騷太多。
她總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對舒婭吐槽和抱怨:上周又被無償加班,同事向她炫耀新買的戒指,老板又對她無理要求……仿佛全世界都在與她為敵。
室友的負面情緒像毒液一樣慢慢侵蝕著舒婭的心靈。
久而久之,舒婭發現自己也被沮喪、嫉妒、壓抑等消極情緒牢牢捆綁。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長期暴露在負面情緒中會導致前額葉皮層功能受損。
想要完成自救,一定要遠離把你當情緒垃圾桶的人。
在《馬男波杰克》第三季中,戴安最初以記錄者的身份接近波杰克,想要寫一本傳記。
但當她發現波杰克內心的創傷時,拯救者情結開始占據上風。
她陪他整理童年舊物,聽他講述被母親否定的往事……
她天真地以為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拯救這個迷失的靈魂,卻不知自己正在一步步走進深淵。
波杰克每天凌晨三點敲開她的房門,帶著威士忌斷對她傾訴人生苦楚,久而久之,她的人生也被拖入了泥潭。
她開始對丈夫失去耐心,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無限放大,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
當她的癥狀已經嚴重到需要服用抗抑郁藥時,才終于決定不再當波杰克的“血包”,與他斷絕了聯系。
電影《超脫》里有句經典臺詞:我們不應該把別人的絕望,裝進自己的胸腔。
共情是好事,但過度共情別人只會拖垮你。
守好自己的精神能量不是自私,而是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03
- 不要委屈自己助長別人的氣焰。
蘇珊在《情緒勒索》中講過一個故事。
有段時間,她的閨蜜因為失戀,總在深夜給她打電話,希望能和她見面聊天。
蘇珊白天忙于工作,已經十分疲倦,想拒絕,又怕閨蜜心生芥蒂。
就這樣持續了大半個月,蘇珊終于扛不住了,在某個深夜,拒絕了閨蜜的要求。
沒想到閨蜜立馬換了副嘴臉,咒罵蘇珊不夠朋友,十多年的友誼,一點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
聽著閨蜜的控訴,蘇珊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蘇珊的閨蜜,就是典型的“索取型”人格:
他們恨不得你時時刻刻都圍著他轉,隨時隨地滿足他任何需求。
這種人極端自私,從不為旁人考慮,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無論你對他們付出再多,也改變不了他們是喂不熟的白眼狼的事實,還會讓他們更囂張。
作家馬克·吐溫有一位朋友哈特,剛開始交往時馬克·吐溫對他非常照顧。
哈特身上沒錢,馬克·吐溫多次接濟他;
哈特沒地方去,馬克·吐溫主動為他提供住處;
哈特沒地方創作,馬克·吐溫允許他與自己共用一間書房。
然而哈特不僅不感激,還理直氣壯地要求更多,就連紙和筆都讓馬克·吐溫為他提供。
一旦有點要求沒被滿足,他就在背地里吐槽馬克·吐溫摳門。
最后馬克·吐溫實在無法忍受,與哈特斷絕了往來。
哲學家盧梭曾說:貪婪的人就像永不饜足的漩渦,吞噬所有靠近的善意。
對于這種人,只要你敢留下來,他們就會將你吃干抹凈。
不要用你的真誠和善良去喂養別人的貪婪。
盡早遠離“索取型”人格的人,才能避免被無度透支,護自己周全。
哲學家薩特曾說:所有令人不適的關系都隱藏著暴力。
一份壞的關系,會把你的感情、你的生命力、你身體的種種機能一點點耗盡。
避免淪為“血包”最好的方式,是遠離那些挑剔、打擊、否定你的消耗者,去靠近那些能帶給你平靜、快樂的人。
在欣賞你的圈子扎根,在懂你的人群里散步,才能得到持續的滋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