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議話題:《水滸傳》里哪個細節讓你覺得不寒而栗?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一開始看血濺鴛鴦樓這一段,感覺寫得有點啰嗦,武松何必先是躲在暗處,然后殺了一個馬倌、兩個丫鬟,最后才去鴛鴦樓殺張都監、蔣門神一伙人,反正從那些殺手口中已經知道張都監等人在鴛鴦樓,直接奔鴛鴦樓去殺了張都監等人多痛快,也省得亂殺無辜。后來再讀,才發現作者這么描寫才反映出武松在整個作案過程中足夠精細,先殺馬倌和丫鬟,武松在接近鴛鴦樓時將無人發現,既能避免有人提前給張都監等人報信,也能避免這些人聽到響動而去喊人,確保武松能從作案現場安然逃跑。
《水滸》正是有了這樣的SR細節才讓那么多人一遍、兩遍、三遍反復地讀,說明都有一顆SR的心。
就單一條腰刀卷刃了換刀,就肯定是有實戰經驗的。按普通小說的文風。換什么刀啊?一把刀砍到地老天荒。跟現在拍電影似的,無限子彈狂突突,從不換彈夾。
這里面無辜的群眾太多了,比如說被滅口的婢女,水滸寫的都是些殺人魔頭的故事,就魯智深算不濫殺,但就用這樣殺人魔頭反襯當時的黑暗,這樣的魔頭才能讓高衙內這樣人膽寒
只能說施耐庵老爺子生活閱歷那是相當豐富刀砍多了卷刃就不說了李逵剜黃文炳心肝下酒,你猜為什么要提前潑冷水
孫二娘的店:但見壁上繃著幾張人皮,梁上吊著五七條人腿……
知足吧,高衙內看上的是林沖老婆,要是換成武松,血濺的就是白虎節堂了
經常吃人的朋友都知道“原來但凡人心都是熱血裹著,把這冷水潑散了熱血,取出心肝來時,便脆了好吃。”
就說一點,牛是寶貴的生產工具,宋代法律更是明確規定,嚴禁屠殺耕牛,更不要說隨便吃牛肉了。小說里動不動就吆喝讓小二來三斤牛肉配幾大碗酒,這和今天邀三五好友去夜總會咋咋唬唬的叫服務員上幾盤違禁品是一個喜劇效果
因為你們不知道《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原來還是干嘛的。施耐庵在元朝末年是張士誠的謀士,張士誠是元末江浙地區的首領,深受當地民眾愛戴。他和朱元璋爭奪天下失敗,死后被民眾自發紀念,蘇州話“講張”,“張王廟”,七月三十燒香都是紀念張士誠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也是張士誠的謀士。所以四大名著為什么能這么寫實?因為作者真的有經驗。
不只是殺人的“技術”,三打祝家莊那一回把殺人的“戰術”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什么人在什么方向什么位置執行什么任務都描寫得清晰詳實,就像給讀者開了一個上帝視角看他們廝殺,感覺作者真的策劃和參與過很多戰斗
看完網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友好討論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