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這幫人,不是天生就想當土匪的,大多是被逼無奈才上了山。
宋朝末年,皇帝宋徽宗在位,朝廷爛得不行,官吏貪污,老百姓活不下去,造反就成了不少人的出路。
梁山泊在山東,地勢復(fù)雜,有水有山,成了這些好漢的窩點。他們喊著“替天行道”,其實就是想反抗壓迫,討個公道。
梁山好漢的來頭
宋江是山東鄆城人,家里條件還行,當過押司,也就是個小官吏。
宋江人稱“及時雨”,因為他愛幫人,仗義疏財,名聲不錯。不過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盤,想混個功名,光宗耀祖。
他上梁山不是單純?yōu)榱嗽旆矗潜还俑频脹]辦法。這種心思讓他在兄弟面前有點兩面派,既想做大哥,又惦記著朝廷的招安。
魯智深,原先是個和尚,在五臺山出家,后來因為看不慣世道不公,打抱不平,跑路上了梁山。
他身材魁梧,力氣大,愛喝酒,武藝高強,是個直性子。他上山不為啥野心,就是想痛痛快快活一場,不受約束。
武松就更出名了,打虎英雄嘛。他在景陽岡徒手干掉一只老虎,名氣大了,后來為了給哥哥報仇殺了人,被通緝才上了梁山。
武松膽子大,武功好,做事干脆利落,是梁山里硬碰硬的主力。
李逵呢,外號“黑旋風”,長得黑乎乎的,像頭熊,脾氣火爆。
他家里窮,被官府欺負得受不了,上了梁山后對宋江死心塌地。他沒啥心眼,打仗拼命,手底下不留情,是個典型的猛人。
這幾個人各有各的特點,湊在一起,梁山才有了點氣候。
不過,他們的出身和性格,也注定了后面的事兒不會簡單。
宋江不接受招安的下場
朝廷一看梁山勢力大了,坐不住了,就派人來招安。
這招安就是朝廷說:“你們別鬧了,投降吧,給我干活,我給你們個名分。”
對宋江來說,這是個大抉擇。接受招安,能混個官當當,圓了他的功名夢;不接受,就得跟朝廷硬杠到底。
宋江不是沒想過投降,但他也知道梁山這幫兄弟啥想法。
很多人上山就是因為恨朝廷,覺得官府沒一個好東西,投降等于背叛自己當初的信念。
宋江要是硬推招安,山寨內(nèi)部肯定得炸鍋。李逵這種直腸子,估計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覺得這是往火坑里跳。
魯智深、武松這些人,也不是能隨便低頭的料。
宋江要是鐵了心不招安,可能是想保住這幫兄弟的尊嚴,也可能是覺得自己被朝廷坑過,不想再信他們。
但不接受招安,麻煩就大了。
梁山看著人多勢眾,其實底子薄。他們的地盤就那么點,水泊周圍全是山和水,防守是優(yōu)勢,可糧食、兵器、兵員,全都靠搶或者附近村民支援,長久下去根本撐不住。
朝廷不一樣,宋朝那時候雖然腐敗,軍隊數(shù)量和裝備可不是蓋的。
北宋后期,禁軍加上廂軍,總兵力能上百萬,哪怕戰(zhàn)斗力參差不齊,收拾梁山這種幾萬人的隊伍,還是有把握的。
再者,朝廷不可能容忍梁山這么個釘子戶。宋江不投降,那就等于公開跟朝廷宣戰(zhàn)。皇帝宋徽宗雖然昏庸,手下那些大臣可不傻,尤其是高俅、蔡京這幫人,最擅長對付“匪患”。
他們肯定會調(diào)兵遣將,把梁山圍得死死的。梁山內(nèi)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宋江雖然是老大,但管不住所有人。
有些人可能覺得打不過就跑,有些人可能暗地里跟朝廷勾搭,想換條活路。這種內(nèi)訌一起來,梁山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還有個關(guān)鍵點,梁山?jīng)]啥戰(zhàn)略縱深。就是他們沒法跑太遠,也沒法跟別的勢力聯(lián)手。
北宋那會兒,北方有遼國,西邊有西夏,南方還有些小叛亂,但梁山跟這些勢力搭不上線。朝廷要是認真圍剿,他們連退路都沒有。
歷史上,像宋江這樣的起義軍,要么被招安,要么被剿滅,沒第三個結(jié)局。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就得硬抗,抗到最后,多半是個死。
宋江不投降,朝廷肯定不會客氣。梁山跟朝廷的沖突會越來越猛,最后演變成一場硬仗。
朝廷先派兵試探,發(fā)現(xiàn)梁山不好惹,就得動真格了。他們會調(diào)集大軍,把梁山周圍全封住,水路陸路一塊兒上,斷了他們的糧草來源。
梁山剛開始還能靠地形撐一陣子。水泊周圍全是蘆葦和沼澤,朝廷軍隊不熟地形,進攻肯定吃虧。
梁山的人也不慫,打仗拼命,靠著熟悉地勢,能干掉不少敵人。
可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糧食不夠,兵器損耗大,人也越來越少。朝廷不怕耗,他們兵多,補給線也穩(wěn),梁山耗不起。
朝廷那邊,高俅這種人最擅長玩陰的。他可能會先用圍困戰(zhàn)術(shù),餓死梁山一半人,再發(fā)動總攻。宋朝軍隊有弩炮、火器這些重家伙,雖然不一定多先進,但對付梁山的木頭寨子足夠了。
梁山?jīng)]城墻,沒正規(guī)防御工事,硬碰硬根本不是對手。朝廷要是再派幾個能打的將領(lǐng),比如歷史上平過叛亂的種師道那種,梁山的防線遲早得崩。
梁山內(nèi)部也會亂。宋江管得住大部分人,可管不住人心。打仗打久了,有人會怕,有人會跑。歷史上不少起義軍就是這么垮的,外頭敵人沒打進來,自己先散了。
李逵這種猛人可能會死戰(zhàn)到底,但像晁蓋死后那些不太服宋江的人,估計早想著另找出路。朝廷再放點風,說投降有賞,梁山就更穩(wěn)不住了。
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梁山被攻破。宋江要么戰(zhàn)死,要么被抓。歷史上,宋江起義的原型在《宋史》里就有記載,說他被張叔夜帶兵平了,宋江被擒,隊伍全散。
《水滸傳》里雖然美化了他們,但不接受招安的結(jié)局不會差太多。宋江要是被抓,朝廷肯定拿他開刀,砍頭示眾,警告其他想造反的。梁山泊從此沒人敢占,成了個空殼子。
這結(jié)局聽著慘,可這就是現(xiàn)實。
梁山好漢再能打,也打不過朝廷的資源和決心。他們想自由,想公道,但那時候的世道,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就只能覆滅,歷史和邏輯都指向這一個結(jié)果。
參考資料
宋江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結(jié)局會怎樣? 搜狐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