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節目宣傳 與正文無關↑
5月16日,用戶“泗水劉館長(公益文化)”發布視頻稱,28歲準新郎馬彬在前晚(15日)去世。據@大象新聞消息,馬彬是在返鄉籌備婚禮期間食物中毒,最終因病情過重搶救無效去世。
5月15日,馬彬的父親走出ICU,步履沉重,稱情況很嚴重。馬彬的母親說:“跟他說話,他會流淚?!?/p>
此前,馬彬因食物中毒急性肝衰竭,需全身換血,30多名老鄉獻血5400毫升,泗水紅十字會送來慰問金,家屬3天募集善款8萬多元。
知情人曾表示:“他5月8號要結婚了,5月1號回家商量婚事時食物中毒”。
網友評論:太可憐了
近期容易發生
哪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隨著春季氣溫回升,部分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監測數據顯示,每年3月以后,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等引發的食源性疾病顯著上升。
家中容易發生哪些
常見食品安全風險?
家庭是每個人每天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同時也是我國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發生場所。家中常見食品安全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原料不安全
春季最常見的食物原料風險因素是采摘食用有毒的野菜。有的有毒野菜和我們平時的菜外觀上很相似,比如毒芹和水芹,鉤吻和金銀花,它們長得很像,普通人難以區分,一旦誤食容易引起中毒。有些野菜含有微量的毒素,如果烹調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另一個春夏季常見的食物原料風險因素是毒蘑菇,食用毒蘑菇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會導致死亡。針對以上風險,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不認識或不熟悉的野菜和野蘑菇。
商陸 全草有毒,嫩芽容易被誤認為是菠菜而采食,導致食物中毒,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做飯操作不當
在家做飯的時候,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因為微生物交叉污染導致食源性疾病。
生肉、水產等生鮮產品可能會攜帶不同種類的致病菌,特別是進入夏季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容易在食材當中滋生,并在短時間內快速繁殖。
如果刀具案板生熟混用,冰箱生熟食物混放,導致生食蔬菜、水果以及熟食這類不需要再加熱可以直接食用的即食食品被污染的風險增大。
預防這類食源性疾病,只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安全的溫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就不會給這些致病菌可乘之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食物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盡快到醫院就診治療。
食物中毒的正確處理方法
對清醒者需要立即催吐
飲用糖鹽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和電解質
癥狀較輕者要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重者立即就醫
將食物樣品或嘔吐物帶到醫院鑒定
盡量讓患者左側臥位
食品安全五要點
保持清潔
飯前便后要洗手,做飯前和做飯過程中也要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叉處理過程中或者接打電話以后。
注意保持廚房的衛生清潔,保持干燥,比如餐具、筷子籠、刀具和砧板,尤其是抹布,要經常清洗和消毒。
避免昆蟲、害蟲、及其它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觸食物,如將食物蓋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中,保證垃圾桶蓋嚴并定期清除垃圾,保持家中動物遠離食物制備區等。
生熟分開
“生”是指還需要進行熱處理的原材料,比如生肉、禽和生海鮮,烹飪配料蔥姜蒜等。
“熟”就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比如西瓜等水果。
生熟分開就是避免生的食品上攜帶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除了將生熟食物分別存放在器皿內,避免互相接觸。還要特別注意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開,例如刀具、砧板等;浸泡過生肉的水不要濺到烹飪過的和即食的食物上。
因此,盡量不要用切過“蔥姜蒜”的刀具再切西瓜,不僅影響風味,還可能有食物中毒的隱患。
燒熟煮透
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烹調家禽至汁水變清,肉內不再有粉紅色。烹調蛋和海鮮類直到全部達到沸騰。燒湯或燉菜,則應持續煮沸至少一分鐘。
如果是大塊肉,比如整雞,開鍋后燉煮時間要更長一點。熟食二次加熱時,也要徹底熱透。
在食用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時,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孕婦、兒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盡量避免生食的飲食方式,雞蛋建議煮熟后食用。
加工扁豆要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的綠色,鮮黃花菜須用水浸泡或用開水燙后棄水炒熟后食用。
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品
絕大多數微生物喜歡室溫的環境,高于70℃,或者低于4℃就很難存活。夏季,熟食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不宜超過2個小時,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應及時放入冰箱內保存。不要在冰箱中存放剩飯菜超過3天,重復加熱不能超過一次。
食物化凍應在冰箱中或冷的環境下進行,不要在室溫下化凍,容易滋生大量微生物。
但冰箱不是保險箱,有些嗜冷菌如單增李斯特菌等在冷藏環境下依然可以生長,所以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徹底加熱或清洗干凈后再食用。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要到正規超市或市場購買食品,購買食品要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食品標簽內容。
不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物,若罐裝食物包裝鼓起或者變形,堅決不食用。已經霉變水果,即使切掉爛掉的部分,剩下的也不建議繼續食用。
很多野菜與有毒植物極其相似,采摘時辨別錯誤的概率大,沒有專業人員陪同不建議大家野外采挖?,F在很多野菜都已經實現了人工種植,要想安全食用野菜,建議市民到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購買野菜,不要隨便在散商游販處購買。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中國疾控中心、極目新聞、津云新聞、大象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小編:路路通 審核:晨曦 監制:曉文
關注民生服務
聚焦熱點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