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美在關稅問題上暫時取得了共識,但美國所面臨的危機遠未到畫上句號的時候。近期,一連串的不利消息接踵而至,特朗普或許都恨不得即刻飛往北京,與中方展開緊急會談。
第一個壞消息:中國正在持續減持美債,目前持有的美債規模已下滑至美國第三大債權國的位置。
根據美國財政部本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所持有的美債余額已經降至7654億美元。
經過這一輪減持操作,中國持有美債的規模被英國反超。當下,日本、英國和中國依次占據美國前三大債權國的席位。
中國減持美債對美國來說絕非好事,其中的道理其實不難明白。
在過去,中國增持美國國債這一行為,常被看作是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抱有積極預期,同時也是中美關系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一種信號。
不過,自2019年起,形勢出現了明顯的轉變。中國逐步削減所持有的美債規模。這一減持操作,其實向外界釋放了兩層關鍵信息。其一,表明中國對美債的信心相較于以往有所減弱;其二,也暗示著中美關系逐漸趨緊,在此背景下,持有大量美債在安全性上存在潛在風險。
自關稅戰爆發后,市場情緒遭受重創,眾多投資者紛紛大規模拋售美債。這股拋售浪潮直接推動美債收益率大幅飆升,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狀況也因此陷入極為危險的境地,仿佛隨時可能陷入債務違約的泥潭。不難想象,當時的特朗普政府想必為此憂心不已、如坐針氈。
盡管在關稅戰期間,并無確鑿消息顯示中國也加入了減持美債的大軍,但考慮到中國持有美債的規模極為龐大,哪怕只是進行小幅度的拋售,都極有可能引發美債市場的劇烈震蕩,進而對美國的金融體系造成沉重打擊。
如今,中國雖已降至美國第三大債權國,但手中仍握有超過7600億美元的美債。如此龐大的持倉規模,無疑如同懸在特朗普(以及后續美國政府)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警示著美國政府,中美之間的經濟紐帶以及美債市場的穩定,對雙方而言都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第二條不利消息,世界貿易組織正計劃對臨時仲裁機制進行擴充。
近年來,全球貿易爭端不斷涌現,然而世界貿易組織(WTO)在應對這些爭端時所發揮的作用卻難以令人滿意,這也導致“世貿無用論”的論調甚囂塵上。
本周三,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提出一項舉措,即擴充臨時仲裁機制,試圖借此解決世貿組織功能失調的難題。這一舉措,從常規角度看可視為世貿組織的改革動作,但細細品味,又隱隱帶有針對美國的意味。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對世貿組織提出批評。他聲稱,以世貿組織為基礎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已然崩潰,世貿組織的存在價值大打折扣。
但實際上,特朗普對世貿組織的這些指責,表面上看是在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實則是為其發動關稅戰、破壞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開脫找借口。
如此看來,世貿組織此次計劃推進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特朗普相關不當行為的一種約束。對于美國而言,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第三則不利消息,中國針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依舊未見解除跡象,眾多美企已然按捺不住,心急如焚。
據《南華早報》報道,受中國出口限制政策的作用,當下美國企業的稀土庫存陷入嚴重短缺的艱難處境,這已然給它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極為明顯的沖擊。
有美國企業向港媒表示,當下從中國獲取稀土困難重重。若想達成進口,必須先獲得中國的許可,而審批流程至少要花費45天時間。不僅如此,中方還明確要求美企簽署“產品不含管控材料”的擔保文件。
美企方面反映,其稀土庫存已近乎告罄。倘若無法及時補充稀土,位于拉美和非洲的生產基地將面臨停工停產的風險。
這家美國企業的艱難處境,不過是眾多依賴稀土生產經營的美企現狀的一個縮影。可以想見,其他同樣需要稀土來維持生產運營的美企,如今恐怕也面臨著相似的糟糕局面。
而近期傳來的三條不利消息,更是成為促使特朗普向中國釋放緩和信號的直接因素。
本周五,特朗普向美國媒體透露,他愿意親自前往北京,與中方面對面展開談判,并著重強調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從這一表態不難看出,中美關稅戰這場激烈的交鋒,讓特朗普切實感受到了壓力,也讓美國深刻認識到了中國所具備的強大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