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本次伊斯坦布爾會談,最開始俄羅斯公布團隊成員的時候,人們幾乎已經明顯看出,俄政府并不想賦予這場談判太高的“政治分量”。
現實的發展,也的確如此。
雙方就談了倆小時,只達成了一個1000:1000的換俘協議。
據說,按照烏方的事先強烈要求,土耳其方面給烏克蘭代表團專門配了烏克蘭語翻譯。
會談剛開始的時候,烏方執意要通過翻譯交流,但沒過幾分鐘,雙方就直接上俄語了。
畢竟,俄方代表說俄語的時候,烏克蘭那邊已經把全部都聽得明明白白,根本等不及翻譯上場,就要馬上進行反駁。而且一著急,忍不住就用了他們的母語-俄語。
還有俄烏談判的那些主要條件,連咱們這些吃瓜群眾閉著眼睛都能背出來,幾乎全是南轅北轍的。
俄羅斯提的條件和2022年的伊斯坦布爾會談沒有很大區別,甚至要的還更多了,烏克蘭自然不可能同意。
烏克蘭提的大部分條件,俄羅斯更是完全不會考慮。
而且,基于國內政治要求,雙方可讓步的空間也很小。
那你說,又能怎么談....
談判結束后,俄方代表團團長,俄總統助理梅津斯基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專門講了一段300多年前,18世紀初,沙俄和瑞典的北方大戰。
梅津斯基說,當年拿著英法持續資助的瑞典國王曾號稱要“戰斗到最后一個瑞典人倒下為止”。然而,在連續打了21年后,瑞典徹底戰敗,俄羅斯人要回了“屬于自己的東西”。
無論你是否了解這段歷史(戰勝的沙俄獲得了它的第一個出海口——圣彼得堡),但從中你肯定能品出來梅津斯基說這段話的用意——俄羅斯既然出手,就必須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并不在乎戰爭會持續多久。
別看這梅津斯基長得文縐縐,說話還真是挺狠的。
當然,梅津斯基自己是不敢亂說話的,他代表的,正是他們“上意”——俄羅斯需得到真正滿意的結果后,才會停火,否則會一直打下去。
那么,這就有點令人疑惑了。畢竟打仗是非常消耗國力的。更何況,如今的俄羅斯身背著兩萬多個國際制裁,恨不得一個盧布掰成兩半花。再說了,國內的青壯年也經不起這樣的長期消耗。
就看2022年2月,“特別軍事行動”最初,俄羅斯也并沒有準備打持久戰,而是建立在澤連斯基會跑路,烏軍一觸即潰的預測基礎之上的,速戰速決的“閃電戰”。
但事實上,烏克蘭政府還真能扛住事兒。短暫的混亂之后,在西方的幫助下,烏軍也迅速恢復指揮,并進入了狀態。
這才不得已打成了一年又一年的“俄烏戰爭”。
早前想速戰速決,如今的俄羅斯,居然更愿意繼續打下去?
你可以說,這是因為俄羅斯在目前的戰場掌握了主動權,要乘勝多占地盤。
但另一個主要原因或許是,如今的俄羅斯已經全面轉成了——戰時經濟。
你看,這是今年勝利日紅場閱兵時的俄聯邦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他原本是個著名的計劃經濟學家,主研方向為——戰時經濟。
你就說,為什么占了全俄人口比例的12.4%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很少有人會主動報名加入俄軍合同兵,反而是那些偏遠地區的小鎮青年,農家子弟和少數民族士兵成了俄軍的主力?
你看,這是去年跟烏克蘭士兵肉搏的那位“超厲害”的俄軍安德烈·格里耶夫,他被授予了俄羅斯最高軍事榮譽——俄羅斯英雄稱號和金星勛章。
安德烈·格里耶夫來自距俄烏交戰前線7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雅庫茨克,是俄羅斯的雅庫特族,典型的東亞臉,小個子。
在安德烈·格里耶夫的家鄉,冬天最低溫度能達到-71度。
惡劣的自然環境,距離政治經濟中心遙遠的路途,讓全俄境內存在著大量類似雅庫茨克這類的經濟水平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分散、荒涼、工作機會非常少。
這樣的環境和國情,咱們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的公民,或許很難想象。
畢竟,按照咱們的思路,實在不行了,你找個廠子打螺絲,或者送外賣,一個月也有幾千塊,維持溫飽還是可以的,怎么著肯定也比填線強啊?
但注意了,打螺絲,得有足夠多的“廠子”;送外賣,要具備一定的居民人口密度。
像雅庫茨克,城市都建在凍土上。說送外賣,你出門不超過20分鐘就能被嚴寒送走。
西伯利亞腹地的那些城市,你開車出去看見的動物比人都多。
還有高加索地區,這里的人口密度還是可以的,但除了車臣的石油產業,其他的那些自治共和國(類似于民族自治區)基礎設施落后,都沒有什么像樣的工業企業,失業率甚至比遠東地區還高。
其實,某種程度上,俄羅斯的經濟可以比作一個大型加油站和大農場,賣掉的能源和糧食,再加上抽出來的稅收,用以維持政府軍隊和基本社會福利等必要開支。其他經濟產業幾乎都很湊合,很多玩意兒它自己造不了,需要從世界各地買。
特別是最能創造工作崗位和外匯的制造業,俄羅斯最弱。
這就導致,俄羅斯底層的生存選擇并不多,甚至有時候,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么選擇。
男人白天醉醺醺地當街溜子,晚上打老婆。閑著沒事兒找茬斗毆,輸的死傷,贏的去坐牢。
對他們來說,去前線,或許就是一個改變全家人命運的機會。
俄羅斯的一些邊疆地區,即便有正式工作,月收入也就三五萬盧布,去當俄軍合同兵的底薪都是20萬盧布,上來就先給一筆獎金,有技術還能加錢,擊毀北約裝備另外有嘉獎,還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要是陣亡了,撫恤金也能讓老婆孩子吃十年,享受烈士家屬待遇。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工行業和烏東地區的戰后基建,又持續帶動了大量就業。這讓很多原本已經在垂死掙扎的老舊企業,一下又活過來了,進而又盤活了一大串的相關產業鏈。
戰爭開打這三年,俄羅斯居然連續創下了失業率新低。
只是,“戰時經濟”,是一種偏科的“繁榮”。
在失業率連續創下新低的同時,俄羅斯的通脹率也在逐年增高。
俄羅斯官方說2024年的通脹率是9%,但他們的央行基準利率卻高達21%。
你想想,如果真像政府說的那樣,物價只是輕微上漲,那為什么銀行要定這么高的利息?
這似乎說明,民間實際生活成本可能比官方報表上寫的,要高得多。
三年多來,俄政府超發盧布,且主要資源幾乎全集中于軍事開支。在支付給軍隊、軍工企業的大幅增長的工資的同時,也刺激了民品需求。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結構化通脹持續惡化。
這種結構性風險,已經越來越明顯,但因為有戰爭帶動的循環,經濟顯得還挺“繁榮”。可問題是,一旦突然不“戰時”了,這種“繁榮”,難免會迅速現了原形,甚至會迅速崩掉。
正如前面說得那樣,目前的俄羅斯經濟,已經陷入了這么一個“貶值-通脹-加息”的恐怖螺旋。而且,俄羅斯這種能源型國家,也沒有太多咱們的這種“實在不行進廠打螺絲”、“送外賣”的選擇。
那么,如果戰爭突然的、徹底的停掉,俄羅斯的經濟轉型將很難撐得住。
可預見的貨幣信用危機、大量無所適從的退伍軍人、沒了戰爭訂單的企業...這些都是莫斯科方面一直在考慮的問題,需要慢慢來,一點點的解決。
所以,無論從前方戰線還是后方的利益驅動。俄羅斯,確實都有很多拖延戰爭的理由。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