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都知道礦源黃腐酸鉀是個好東西。
都說它能改良土壤、促生根,還能讓作物抗病抗旱。可這“增產神器”用不好反倒惹麻煩。輕則浪費錢,重則減產賠本,咱可得把門道弄清楚。
先說用量,這肥可不是越多越好。
一畝地最多500到1000克,手一抖多撒就壞事。去年有老鄉種蘋果,一畝地用了1500克。
結果地里鹽分猛漲,樹根發蔫,蘋果少收兩成。
沙土地漏水漏肥,500克足夠別多施。黏土地容易悶根,1000克封頂別超限。鹽堿地用后得多澆水,沖沖鹽分別積在地里。
地塊選擇也有講究,肥地別浪費這錢。黑土地本就有機質多,用了增產有限不劃算。反倒是鹽堿地、板結地這些“病秧子”地塊。
用上能多收兩成,就像體弱的人更需要補身子。果子轉色期要注意,千萬別往果面噴。這時候噴容易長花臉,賣相不好價就低。
前年種橘子的老鄉吃了虧,轉色期噴后皮上斑斑點點。一斤少賣八毛錢,三畝地虧了兩千多,教訓太深刻。
膨果期前澆根就行,轉色期換噴磷酸二氫鉀。果子又紅又亮還甜,這才是正確用法。現用現配很要緊,化開后放隔天就失效。
和農藥混打要挑揀,酸性農藥不能摻。像硫酸銅一碰就壞事,鈣肥鎂肥也得分開用。
不然土里“打架”,莊稼啥都吃不著。非得混用就加助劑,當和事佬讓它們和平相處。用肥還得看天看地看莊稼,不能瞎胡來。
下雨天少用,別讓雨水沖跑了肥效。
大中午別噴葉面,太陽一曬容易出藥斑。沙土地多補幾次,少量多次更穩妥。
黏土地少撒點,防止悶根影響生長。開花前促根,坐果期壯秧,轉色期收手。
每個階段用對時機,錢才算花在刀刃上。種地跟過日子一樣,講究個分寸和門道。
礦源黃腐酸鉀是把好刀,可你得會使才行。該用的地方別省,不該用的地方別亂撒。不然錢花了力費了,莊稼還不領情。
我個人認為,種地不能全憑經驗,得多學科學。啥時候用、用多少、怎么配,都有講究。
就像老輩人說的,莊稼不會說謊,你對它用心,它才給你收成。現在不少老鄉圖省事,覺得多施肥就好,這想法可不對。還有個小細節沒說透,不同作物用法還有差別。
比如蔬菜和果樹,用量和時機就不一樣,得格外留意。
總之,用好這肥料得花心思,別嫌麻煩。記住這些禁忌和竅門,保管地里莊稼長得壯。果子結得俏,糧倉鼓起來,錢袋也滿滿當當。
好肥要用在刀刃上,莊稼才會給你爭氣,這話錯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