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五月的楊家鎮民會村,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成片的枇杷樹被金燦燦的果實壓彎枝頭。圓潤飽滿的枇杷如小燈籠般掛滿枝頭,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村民們穿梭其間,熟練地將一顆顆“黃金果”收入籃中,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作為楊家鎮的傳統產業,民會村的枇杷種植歷史可追溯至1998年,如今種植面積已達400余畝。“今年氣候適宜,枇杷長勢格外好,畝產3000斤左右,果子大小均勻、甜度高,收購價在每斤4元到6元,零售價每斤6元到10元。”民會村黨總支書記周伍權難掩喜悅,“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訂單不斷,村民們的收入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種植大戶李德明是村里的枇杷種植“老把式”,他家10畝果園今年迎來大豐收:“種了20多年枇杷,今年是個豐收年,收入6到7萬元。在家門口就能有這樣的收益,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李德明一邊分揀果實,一邊算起了“甜蜜賬”。
為了讓“黃金果”順暢走向市場,楊家鎮黨委政府聯合民會村“兩委”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簡陽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愛心企業等多方力量紛紛加入助農行列。“我們
通過
用我們青年創業者和青年企業家們的渠道
等多種渠道,幫助村民拓寬銷路。” 簡陽市青年創業促進會黨支部書記謝施娟表示, “希望通過大家的資源,讓楊家鎮的枇杷被更多人知曉,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除了打通銷售渠道
楊家鎮還致力于推動枇杷產業升級
通過品牌化運營
不僅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還能推動產業向深加工、農旅融合等方向延伸
讓小小枇杷孕育出更大的發展潛力
從種植、采摘到銷售,小小的枇杷串聯起鄉村振興的產業鏈。如今的楊家鎮,枇杷不僅是枝頭的“黃金果”,更是村民手中的“致富果”。隨著產業升級和銷路拓寬,這顆承載著希望的果實,正為當地群眾鋪就一條從田間到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讓鄉村振興的愿景在金燦燦的枇杷林中逐漸成為現實。“接下來,我們會引導村民進一步加強種植管理,從疏果、施肥到病蟲害防治,都做到科學規范,確保枇杷品質穩定提升。”周伍權對未來充滿信心,“讓每一顆銷出去的枇杷都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舒心,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產業長遠發展的根基。”
當滿載枇杷的貨車駛出村口,帶走的是豐收的果實,留下的是鄉村振興的希望。在楊家鎮的土地上,這顆“黃金果”正以甜蜜的滋味,書寫著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美好篇章。
記者 | 卓元
編輯 | 葉雨舟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段曉燕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喜歡就鼓勵小陽一個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