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夜,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表示,未來兩到三周內,美國可能會單方面對許多貿易伙伴設定新的關稅稅率。至于突然改口的原因,他也說了實話,那就是美國缺乏與所有貿易伙伴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的能力。他的原話是:“雖然有‘150個國家’希望達成協議,但不可能與所有國家會面。我認為我們會給出公平的稅率,想要與那么多國家見面并談判是不可能的。”這一重大轉變,其實,也意味著,美國這只紙老虎開始坐實。
當特朗普在阿聯酋的豪華酒店里向企業高管們宣布"未來兩到三周將單方面設定新關稅"時,這位美國總統或許沒有意識到,他正在親手撕下"美國優先"政策的最后一塊遮羞布。這場持續數月的關稅大棒揮舞,非但沒有展現出超級大國的霸權威懾,反而將美國戰略決策的混亂、經濟底氣的虛弱以及全球領導力的衰落暴露無遺。
一、關稅大棒下的經濟窘境:虛張聲勢的霸權秀
特朗普政府對全球150個國家揮舞關稅大棒的舉動,本質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經秀。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電視屏幕前努力維持的股市繁榮,與沃爾瑪超市貨架上悄然上漲的商品價格形成了荒誕對比。當標普500指數在5月16日創下7.15%的周漲幅時,美國零售巨頭卻發出警告:4-5月的商品漲價只是前菜,5月下旬和6月將迎來更猛烈的漲價潮。這種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割裂,恰似皇帝新衣的現代寓言。
關稅政策的實際效果正在遭遇現實拷問。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雖已開始征收部分加征關稅,但企業轉嫁成本的鏈條卻遠未如白宮預期般順暢。特斯拉股價上漲2%的背后,是其供應商正在承受鋼材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谷歌C股攀升1%的光鮮下,是歐洲數據中心建設因設備關稅問題被迫延遲。這種選擇性繁榮,恰似在沙灘上堆砌的城堡,經不起任何經濟基本面的檢驗。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引以為傲的"對等關稅"政策正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渦。從4月2日宣布對數十個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到隨后暫緩90天執行,再到如今承認"無法與所有國家會面談判",政策反復背后是行政資源的捉襟見肘。當財政部與商務部只能通過發信方式告知貿易伙伴"需要支付多少錢"時,這種單邊主義更像是街頭混混的勒索信,而非超級大國的貿易談判。
二、戰略迷局中的盟友離心:日美談判僵局折射的領導力危機
美日關稅談判的僵局,堪稱美國亞太戰略失能的最佳注腳。在東京選戰壓力下,日本政府對汽車關稅的強硬立場,與美方"不能給予特殊待遇"的固執形成對峙。這種局面讓人想起20世紀80年代美日半導體談判的劍拔弩張,但今非昔比的是,當年美國尚能憑借技術霸權迫使對手讓步,如今卻只能在鋼鐵、汽車等傳統領域糾纏。
歐盟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應對更具象征意義。當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直言"我們不會在槍口下談判",當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因關稅導致的10萬個就業風險預警,歐洲展現出的不再是戰后對美國的戰略依附,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獨立判斷。這種轉變在美英達成新貿易協議的對比中愈發鮮明——英國的"零關稅"讓步,實質是脫歐后急需貿易伙伴的權宜之計,而非對美國領導力的認同。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態度的轉變。特朗普宣稱"印度提出零關稅協議"的背后,是莫迪政府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問題上的反復。這種所謂的"讓步",更像是新興經濟體在多極化格局中玩弄的平衡術,而非對美國經濟模式的認可。當美國需要以"零關稅"作為談判籌碼時,其經濟吸引力已可見一斑。
三、日內瓦協議的啟示:多邊主義對單邊霸權的勝利
中美關稅談判的日內瓦進程,為這場關稅大戰提供了最具諷刺性的注腳。當雙方同意相互降低關稅以爭取更多談判時間時,這本質上是對WTO規則框架的回歸。中國在談判中展現的戰略定力,與美國"邊打邊談"的焦慮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在數據層面更為直觀: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僅下降3.2%,而美國對華出口卻增長5.8%,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日內瓦協議的達成過程,暴露了美國談判策略的致命缺陷。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極限施壓獲取利益,卻忽視了現代貿易體系的復雜性。當中國代表團在談判中展示出完整的產業鏈數據、詳實的就業影響評估時,美方卻只能以"國家安全"這種泛政治化理由搪塞。這種專業能力的差距,在華為5G設備關稅問題上暴露無遺——當歐盟選擇有限開放市場時,美國卻因缺乏技術替代方案而陷入兩難。
這種專業能力的差距,在數字經濟領域尤為明顯。當TikTok關稅問題成為談判焦點時,中國企業在數據安全、算法透明度等方面展現的合規能力,與美國政府"要么出售要么封禁"的簡單選擇形成對比。這種局面讓人想起20世紀70年代美日半導體談判,但角色已然互換——當年美國以技術優勢制定規則,如今卻在新興領域失去話語權。
四、破局之路:在多極化浪潮中重建經濟倫理
站在2025年的歷史節點,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關稅大棒砸不碎全球產業鏈,經濟霸權嚇不退新興市場。當沃爾瑪貨架上的商品價格悄然上漲,當特斯拉供應商開始尋找非美產地,當日本汽車廠商在墨西哥建廠規避關稅,這些市場信號都在宣告單邊主義的失敗。真正的經濟強國,不是靠關稅清單丈量實力,而是以創新生態吸引投資,以規則意識贏得信任。
中國在應對關稅戰中展現的戰略定力,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新范式。從日內瓦協議到RCEP全面實施,從數字經濟合作倡議到綠色發展伙伴關系,這些多邊框架正在重構全球經濟倫理。當非洲國家通過中非跨境電商平臺直接對接全球市場,當東南亞制造業依托中國供應鏈實現產業升級,世界看到的不是"修昔底德陷阱"的零和博弈,而是多極化時代的合作共贏。
特朗普的關稅鬧劇終將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卻值得深究:在數字經濟深刻改變生產關系的今天,任何逆歷史潮流的經濟霸權都將是徒勞。當沃爾瑪的收銀臺掃描著越南制造的服裝,當東京街頭的便利店陳列著泰國生產的零食,這些平凡的商業場景都在訴說著同一個真理:開放合作才是經濟繁榮的正道,包容發展才是人類文明的歸宿。這場關稅大戰最大的教訓,或許就是讓世界看清了——美國沒有想象中強大,但人類文明的前進力量,比任何霸權都更加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