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明盯著計算單,自家征地補償款預計26萬左右。這是達州市通川區磐石鎮新店社區的土地征收現場,總面積約218畝。
此次征地用于建設區域物流集散中心配套道路工程,將連通達州火車站貨運場與秦巴物流園。
項目啟動前已召開多輪村民座談會,補償方案三次調整完善。公示的補償標準明確,水田每畝5.
8萬元,旱地每畝4.3萬元,林地及其他農用地每畝3.2萬元。
地面附著物補償有差異,盛果期柑橘樹每株320元,掛果期梨樹每株280元,未結果經濟苗木按實際種植成本1.5倍核算。房屋補償按結構不同,磚混結構每平方米1250-1800元,磚木結構每平方米900-1300元。
此次增設搬遷獎勵金,簽約期內完成搬遷的農戶可獲補償總額10%的獎勵。測量人員在譚家灣村民張大明家中復核0.
6畝菜地邊界,他的補償款包含菜地、果樹和老房子。鄰居李素芳更關注安置政策,聽說明月江大橋東側規劃了安置房,步行到新菜市場僅十分鐘。
項目協調組負責人表示,已完成78%的入戶評估,補償款公示期滿后15個工作日內直接撥付。針對部分村民的青苗補償標準疑問,農業專家已到現場進行作物生長階段鑒定。
磐石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立政策咨詢窗口,每周一至周五早8點至晚6點工作,周末專人值班。
物流園區承建方透露,配套道路工程預計三季度動工,建成后可縮短農產品運輸時長40%以上。
征地范圍內發現的3處清代民居遺址,已由文保單位測繪記錄,部分構件用于鄉村記憶館建設。
截至發稿,63戶村民完成補償協議簽訂,占總戶數41%,相關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從補償標準看,不同土地類型和附著物的價格差異,體現了分類補償的細致。
安置政策的規劃,讓村民在關心補償款的同時,也對未來居住環境有了新期待。但仍有部分村民在等待更詳細的安置方案,這或許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我個人認為,此次征收工作中多次調整補償方案、設立咨詢窗口等做法,體現了對村民權益的重視。
土地征收不僅是項目建設的需要,更是鄉村發展的契機,如何平衡發展與村民利益至關重要。此次征收過程中對清代民居遺址的保護,也讓我們看到發展與文化傳承可以并行不悖。
隨著更多村民簽訂協議,項目推進的同時,后續的安置和配套建設能否跟上備受關注。土地征收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公開透明的流程和對村民訴求的積極回應。
期待此次土地征收能為當地物流發展帶來新機遇,也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發展的紅利。關注后續進展,看征地工作如何保障村民權益與區域發展雙贏。
在土地征收這場發展與民生的互動中,每一個細節都關乎公平與未來,值得用心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