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送爽,麥浪搖金。5月17-18日,2025眾信麥全國單產提升推進大會在河北邯鄲眾人信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眾人信”)的新廠區舉行。此次推進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行業樹立了標桿,也為全國小麥單產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百輛服務車駛向廣袤田野,當高產新品種扎根萬畝良田,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更是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科技興農、產業報國的生動縮影。
大手筆
100輛小麥單產提升服務車發車
成安縣小麥科研實驗基地內,小麥豐收在望,惹人注目。但更讓人挪不開眼的,是 100臺嶄新的小麥單產提升服務車整齊列陣,等待著經銷商將它們開到田間,服務一線生產。
100臺嶄新的小麥單產提升服務車在田間排列,整裝待發。
“之前都是開自己的車,現在有了眾人信送的車,更方便了,明天就開著新車去推廣!”正陽縣豐得多公司郭成銀是“眾信麥998”的鐵粉,去年一個人跑遍十幾個鄉鎮,推廣了2000多畝“眾信麥998”。
安徽智祥開發有限公司李平這一趟收獲滿滿,她們團隊一行5人提了2輛車。安徽省是她們經銷品種的主陣地,去年總共銷售了300多萬斤小麥種子,按照20斤/畝來算,能種植15萬畝麥地。“安徽有一個村子,原本只有一戶人家種‘眾信麥998’,后來村民看到了田間展示,就都開始跟著種,現在整個村子都是‘眾信麥998’的回頭客。”李平表示,種植戶普遍反饋“眾信麥998”抗逆性好、高產穩產,經銷特別省心。
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李海平分享,5月18日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去年的5月18日,公司提了第一臺“問界M9”,一年的時間跑了將近5.2萬公里,跑遍了黃河兩岸,也跑遍了全國各地的小麥生產育種基地。李海平給大家算了一筆賬,公司現在有20多個業務員,每個人都一部車來算的話,每個人一個月都得大幾千公里,這樣的話,一個月員工就能跑20萬公里,一年下來就是200萬公里。
100臺嶄新的小麥單產提升服務車在田間排列,望不到頭。
深知車子對農業推廣服務工作的重要,眾人信以“車輪上的服務”理念,打造了一支現代農業推廣的“鐵軍”。這也不是簡單的車輛贈送,而是重構農業服務體系的關鍵一步。
“今天,我們給100家優秀的代理商提了100臺新車,包括問界M9、問界M7、五菱車和大通車。”李海平介紹,農業人的日常就是奔走于各大種植基地,希望這些車子能為經銷商們提振信心,更好地服務到每個農戶和合作社。“我們在全國有300多個代理商,希望明年再發200臺服務車,實現人手一車!”李海平說。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
“大會活動主題好、企業發展勢頭強、系列簽約人氣旺、經銷商團隊棒,這是我今天感受最深的幾個點。”小麥單產提升服務車授車現場,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表示,經銷商是今天活動的主角,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現在經銷商隊伍里年輕人很多,有知識、有想法、有能力,特別是能甘愿扎根農村去推廣品種。“期待下一次眾人信銷售破2億,用更好的成績回饋行業的希望,用更多的獎勵回饋經銷商的熱情。”
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響徹麥田,這支現代農業服務“鐵軍”正式啟程。它們將駛向河南、安徽、山東等全國各地,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金色麥浪與黑色車隊共同譜寫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行曲。
大品種
創新為核引領眾人信“逆天改命”
眾所周知,小麥是常規種,自留種比較多,盈利水平比較低,所以小麥行業一直存在“不賺錢魔咒”。但這個魔咒被眾人信打破了。
截至2024年,“眾信麥998”累計推廣面積達到2700萬畝,增產小麥18.9億斤,增加農民收入21.7億元。其中,2024年“眾信麥998”在小麥種子市場遇冷的情況下熱銷過億,市場銷售量達到了1.1億斤。值得注意是,“眾信麥998”沒有開展低價促銷等活動,種子價格基本執行了公司最初制定的價格,線上直銷5元/斤(高端包衣產品),線下市場零售價4元/斤。
“眾信麥998”高產 抗倒 。
成功的背后,眾人信也曾經歷過一段“低谷期”。
“有一段時間,眾人信建了面粉廠、饅頭房...‘攤’撐得太大,資金、人才都跟不上,公司一度停擺。最艱難的時候,半年也發不了工資。”李海平憶及過往的艱難時期,臉上掛著釋然的笑容。“有好品種一定會翻身的!”這是李海平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也是李海平歷經低谷后總結的經驗。
“眾信麥998”的出現,解決了小麥高產和倒伏的問題,幫助公司還清了所有外債,也為公司下一步科研投入奠定了基礎。
2021年6月4日,李海平對這個日子印象深刻。那時候,“眾信麥998”剛通過國審,同時在河南焦作修武縣創造了898.26公斤/畝的最高產,比以前的小麥品種增產了50多公斤/畝。而后在小麥市場一路長虹,實現了三區審定、九省推廣、專家測產、實打驗收,創下了2年的單產高產記錄,4年的高產冠軍記錄。
單產提升是一場接力賽,持久戰,唯有持續創新、開放協同才能破局。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揭牌儀式。
校企攜手育良種。會上,進行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揭牌儀式。中國農業大學社會服務處處長杜金坤表示,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非常強烈,教授工作站的揭牌,架起了一座校企聯系的橋梁,希望今后能通過教授工作站這塊牌子機制,共同推進小麥單產提升的工作取得成功。“做大講情懷,做好講效率,做強講質量。”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倪中福提出,希望把農大的一些科技創新成功轉換落地。
推進會現場,五場簽約接連落筆。河北農業大學眾信班簽約儀式、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齊禾生科生物育種簽約儀式、泰安農科院簽約儀式、泰安市禾元公司簽約儀式,一系列戰略合作的達成,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完整創新鏈條。
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劉冬成表示,河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眾人信重視人才的理念不謀而合,此次眾信班的簽約,也讓眾人信在大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培植他們學農、知農、愛農的情懷,為我國未來農業作出新貢獻。
校企聯姻、教育賦能、區域協同......站在單產提升的新起點,眾人信正以開放姿態搭建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
大格局
陣型企業扛起小麥單產提升“大旗”
“為小麥高產奮斗終生”是李海平一以貫之理念,也是他不懈的追求。“我們小麥人,能讓小麥高產、讓老百姓高興、讓中國碗用上中國糧,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現在,產量是我們最大的目標。”李海平說。
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李海平。
單產提升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土地資源趨于緊張,農業生產成本攀升,多種挑戰疊加,向科技要產量,向服務要效益,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路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擺在突出位置,首要就是“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4月15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編制了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掛圖、技術手冊和配套視頻,推進單產提升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落實落地。
立足小麥單產提升關鍵節點,本次推進會意義深遠。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推進會恰逢其時。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耕地資源約束日益趨緊。在此背景下,提升單產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從產業發展維度看,推進會開創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校企共建教授工作站、設立定向培養班、開展聯合育種攻關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和產業推廣的無縫銜接。
從農戶增收角度看,推進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100輛服務車的投入使用,讓技術服務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高產優質品種的推廣,讓農戶增產又增收;技術指導服務,讓科學種田變得簡單易行。
可以說,這次推進會不僅著眼當下,更謀劃長遠;不僅解決現實問題,更布局未來發展;不僅惠及一方農戶,更服務國家戰略。作為全國小麥“強優勢”陣型企業、河北省小麥種業領軍創新型企業,眾人信以實際行動踐行農業科技企業的責任擔當。
面向未來,眾人信將以“三個聚焦”為抓手,第一與種業同仁共同協作進行技術攻堅。未來三年公司將投入3000萬元,通過種子芯片、智慧農機、數字農業等關鍵領域,打造增產增效技術矩陣。第二聚焦資源整合,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建立“企業+科研院所+基層服務+農戶”的協同機制,投資1300萬元,布置單產提升公務車100余輛,開啟眾信麥“百車千縣”服務一畝中國田的活動,推動技術股權下沉。第三聚集人才培養,啟動麥田新農人計劃,為基層農業技術員、種植大戶、小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培育出懂技術、會經營的新時代生產者。
“我們的目標是,只要有種小麥的地方,就有眾信麥。”李海平說。
作者|鐘海芳
攝影 | 李少澤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點擊下單,把健康帶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