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綠意盎然。5月16日,龍口康寧家園廣場上,排列在兩側的紅頂帳篷格外熱烈喜氣。“康教同行,社交樂融,平等共享,自強奮進”,由濱州醫學院婦委會、龍口市殘聯聯合主辦、龍口康樂希承辦的第四屆社會融合運動會在這里熱鬧舉行。
《“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融合教育,加強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向融合”。這幾年,濱州醫學院婦委會、龍口市殘聯聯合舉辦多種活動推動實施融合教育,讓他們在平等、包容的環境中成長,逐步走向社會。舉辦社會融合運動會,便是一項重要活動。
今年的運動會有哪些新亮點?且看記者的現場探訪。
11歲的程程因脊髓損傷需坐輪椅,作為第三棒火炬手,在老師的助力下,將希望火炬傳遞給下一名同學。上午8點半,3名火炬手從人民公園廣場出發,途中由老師陪護依次接力,孩子們獨立完成行走到達康寧家園運動會場。龍口康樂希康復醫療中心副院長王亞軍說:“火炬傳遞旨在規范流程、增強儀式感,讓孩子們體驗體育精神的能量。”火炬抵達后,紅星先鋒隊的少先隊員升起五星紅旗,全場行注目禮。“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我們開展融合教育的首要原則。”
特殊兒童的運動項目設計需格外用心。看似簡單的游戲,卻蘊藏著深刻的教育內涵。
傳統導引功法《八段錦》、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均有特殊兒童以及家長參與;7名特殊女孩表演的舞蹈《暖暖》更展現了勇氣與感統康復成果。
今年的6個趣味項目各有深意,點燃全場熱情:
坐輪椅的小博在爸爸的幫助下“采摘”氣球,并抱在懷里。可果子調皮,掉落了幾次,但在眾人協助下回到原點,放進盆里,完成任務。小博很興奮,終于參加了適合自己的項目。“大家一起參與,緩解了學習壓力。”項目設計者鄭慧敏表示,“勤勞的小蜜蜂”游戲能檢驗康復效果,幫助孩子適應校園生活。
貓捉老鼠游戲時,5歲的新宇被“捉住”,她沒有表演節目,而是說“我愛媽媽”,贏得全場掌聲。游戲通過追逐訓練孩子的規則意識與指令反應。
旱地劃龍舟游戲原本是為小齡兒童設計的項目,竟吸引了大孩子和老師組隊競技,孩子們的速度甚至超越老師。
進行到“瘋狂大球”游戲,兩組選手使出全身力氣抖動彩虹傘,大球來回滾動,甚至飛起來。歡呼聲中,團隊協作精神凝聚。
最精彩的要數“貪吃蛇大作戰”游戲,只見精巧的紅、綠色玩具蛇“爬”上幾位老師的肩頭,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蛇,并串聯成兩條游動的“長蛇”在會場上游動。綠隊最終在音樂停止時獲勝。
兩支大軍自動組成,項目自然過渡到趣味拔河。孩子、家長、老師自發參與,全場喊聲陣陣,活躍起來。“所有設計都是為了全員參與。”王亞軍表示,“在康樂希大家庭,我們不拋棄任何一人。”
從參加的項目中,家長曲女士看到5歲女兒兩年康復后的成長,她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孩子目前已不用戴矯正器,只穿矯正鞋就可以獨立行走。首次參與活動的賈先生也贊嘆:“運動會對培養孩子興趣和協調能力都有促進作用。”
運動會尾聲,孩子們分享了甜蜜蛋糕,收獲四樣小禮物。這個充滿笑聲的上午,將成為他們成長記憶中的璀璨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