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國武器即使有實戰機會,也不怎么報道,而且之前幾年都是地面的自行榴彈炮和無人機之類的居多,相對于空戰,很少有檢驗的機會,因此歐美對于中國武器的認知度,依然停留在“無實戰”這一層面。
而自從5.7空戰之后,歐美的優越感瞬間被打破,其媒體赫然發現,一直默默無聞的中國武器,實際上殺招不斷,畢竟殲-10C在中國空軍的體系之中,處于第二梯隊,第二梯隊的機型都已經實現了現代空戰體系,而且是OODA循環體系,你說這怎能不讓人“心驚肉跳”,更好的殲-20、殲-35甚至都沒碰過面。
更為關鍵的還是去年底曝光的兩款“六代機”,截止目前依然是全球獨一份的存在,美國的F-47還不知道何時能首飛,后續緊急啟動的F55接近于F35雙發版,但也不是那么好整的,畢竟整個氣動都要大改,不是簡單的加個噴管和發動機就OK的事。
歐美戰機之前的砍瓜切菜其實都是針對防空能力薄弱的第三世界國家,而且多數都是小國,別說是建立完整的作戰體系和防空體系,甚至連像樣的武器自給自足能力都不具備,這就是為何美媒在5.7空戰之后,稱其為自二戰以來少有的大規模空戰,雙方出動了百架戰斗機,而且雙方都接近于勢均力敵的狀態(僅從裝備本身而言),呈現一邊倒的局面,這是歐美最為驚訝和不安的部分。
如若用印空軍體系化建設不足來甩鍋的話,其實也沒多大的問題,人員素養、裝備體系完備度等等,這對于印軍而言,屬于老大難問題,確實有這樣的因素摻雜其中,但是問題的關鍵就是超視距作戰的能力,印空軍的戰斗機甚至都沒照面,直接就從一百八十公里以外被擊落,而且全部都是如此操作,整個空戰格局徹底更改,其實歐美提出了先進的空戰理念,只是沒想到,自身還沒有實戰檢驗的情況下,被中國武器先給摘了桃子,而且效果頗佳。
歐美戰機曾經引以為傲的態勢感知、信息化已經開始向智能化加速推進,現在還能說歐美目前狀態下還能保持勢均力敵的狀態,但是隨著AI技術的蓬勃發展,智能化層面而言,現在全球角逐的舞臺只剩下了中美,無人化、智能化大勢所趨。
而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中國空軍的殲-20S早已試飛好幾年(去年珠海航展上,該機的縮比模型堂而皇之的現身展臺,其實本身已經預示著“六代機”的推進速度比預想的還要順暢),甚至連服役的迷彩涂裝版都已現身,后座就是專為“忠誠僚機”而做,美國也試飛了相關的“忠誠僚機”。
不說兩家是一騎絕塵,至少也是引領全球,這就是5.7空戰之后,歐美擔憂的不是殲-10C搶飯碗的問題,而是自身的技術發展已經有點跟不上趟的問題,這就是外媒為何擔憂的主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