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楠
郵箱 | linan@pingwest.com
泡泡瑪特被早期股東清倉減持,讓資本市場對這家公司的關注又多了幾分。不過相比減持,泡泡瑪特本身的變化更值得關注。
投資機構蜂巧資本最近發布公告,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買入的泡泡瑪特股份。據港交所信息,其套現金額超過22億港元。這份回報讓人動心,而近一年來,泡泡瑪特股價上漲超過400%,市值達到2500億港元,成了最引人注目,又最讓人困惑的公司之一。
以前,泡泡瑪特的流行可以用“盲盒玩法”來解釋,但現在,它所倚仗的發展邏輯不止于此。從更深層角度來看,越來越像“奢侈品”,正成為它更重要的一種商業敘事。
一些消費者感慨,“泡泡瑪特竟然對標起了愛馬仕”。這種說法看似離譜,但可能更接近泡泡瑪特眼下生意的本質。
圖源:iremixbeer
1
向奢侈品靠攏,泡泡瑪特玩轉“配貨”生意
搶泡泡瑪特手辦或玩偶的流程,有時像搶孫燕姿演唱會門票一樣。
先是要關注官方賬號或者加粉絲群了解最新消息,再提前登錄賬戶,填好收貨地址、支付方式等信息,完成實名認證。之后既要拼手速,又要拼網絡。更謹慎小心翼翼的粉絲,還會提前清理手機緩存,確保軟件運行流暢。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搶到心儀的款式。
要理解泡泡瑪特有多火,這種現象就是一種最好的詮釋。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在于泡泡瑪特的稀缺。
到2024年年底,泡泡瑪特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增加到401家,機器人商店數量達到2300間。在海外,其門店數量增加到130家,機器人商店數量達到92間。越來越多的商場、地鐵站、機場,都冒出了泡泡瑪特的標志。但泡泡瑪特總是稀缺的。尤其是當你對某款特定的泡泡瑪特產品感興趣,那么很可能要付出額外代價才能將其收入囊中。
加錢從二手市場買入是一種選擇,還有一種,是在泡泡瑪特官方渠道配貨購買。而后者,原本是奢侈品行業慣用的捆綁銷售方式。
在新加坡的男生黃宇迷上了泡泡瑪特旗下IP Labubu,已經收集了這個IP的一代、二代產品,然而當第三代產品出來,他正準備購入的時候,發現在Lazada和Shopee兩大電商平臺的官方店鋪,都要搭配一代或二代產品同時購買才可以。
泡泡瑪特配貨銷售。圖源:小紅書
換句話說,為了喜歡的款式,他還要額外購買一個可有可無的款式。單個盲盒售價是24.9新幣(約合人民幣138元),兩個一起則是49.8新幣。完全沒有折扣。
黃宇感慨,“泡泡瑪特算是把配貨玩明白了”。
配貨曾是奢侈品行業的特有策略。通過捆綁銷售熱門商品與非熱門商品,可以維護品牌價值,并出清滯銷庫存。比如為了購入愛馬仕的熱門手袋,消費者常常不能直接購買,而需要搭配買入服裝、配飾等其他產品。
雖然從定價來說,泡泡瑪特的手辦和毛絨玩具完全不能跟真正的奢侈品相提并論,但既然它的配貨銷售能夠推行,說明兩者至少存在某種程度的相似。
事實上,很早就有海外消費者發現了泡泡瑪特在用配貨的方式賣產品了,而隨著泡泡瑪特出海的深入,旗下IP的流行,泡泡瑪特的配貨銷售也越來越常見。現在稍加搜索,就會看到泰國、美國、歐洲等很多地方的消費者,都在分享泡泡瑪特的配貨案例。
國內當然不會例外,甚至國內的情況,更能體現泡泡瑪特的“奢侈”。
一位女生分享了泡泡瑪特旗下聯名手辦的售賣規則。泡泡瑪特旗下IP 小野Hirono與VANS推出了聯名手辦,而不久前,泡泡瑪特上線了贈送這一手辦的活動。不過贈送有門檻,在活動期間,消費者需要在泡泡瑪特小程序購買指定商品,且單筆訂單消費滿1699元,才有機會獲贈。
這種活動的購物代價顯然比海外的盲盒配貨更高,而更高成本對應的是更大程度的稀缺。上述聯名手辦只在兩家活動門店贈送,每家店限量1000個,每日限量200個?!昂M馀湄浀哪切紱]這么稀有”。
這種消費門檻和貨品數量的限制,深化了泡泡瑪特與奢侈品的相似。而限量帶來的溢價和炒作,讓這種相似更進一步。女生告訴硅星人,在活動開始前,所贈手辦已經炒到了接近2000塊錢。
事實上,泡泡瑪特去年也曾推出贈送小野與VANS聯名手辦的活動,不過當時單筆消費的門檻是1299元。一位去年為拿下贈品“拼過命”的消費者吐槽這種配貨玩法:與其說是買東西送吊卡,“還不如說是買吊卡送東西”。
1
2500億市值背后,一場精巧的“奢侈品”游戲
盲盒只是一種商品形態,“奢侈品”可能更接近當下泡泡瑪特生意的本質。只不過這種奢侈,是一種多數人可負擔的奢侈。同時為了讓消費者接受這種奢侈,泡泡瑪特做出了精巧的設計。
現在拆解泡泡瑪特何以流行,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它越來越頻繁地跟奢侈品出現在一起。
泡泡瑪特眼下最火爆的IP是Labubu,一個外表看似邪惡調皮,但內心善良有愛的精靈。它的粉絲遍布全球,泰國消費者尤其青睞。這跟泰國女星Lisa和泰國公主對Labubu偏愛的加持有關,而這些高層次的消費者,常把Labubu玩偶跟愛馬仕和LV放在一起。
泡泡瑪特自身,也有意拉近與奢侈品行業的距離。
今年3月,泡泡瑪特在英國倫敦奢侈品百貨Harrods哈羅德開設獨家快閃空間,展示Labubu家族“The Monsters”新系列等產品。Labubu創作者龍家升到場舉辦歐洲首場簽售會,到場粉絲有機會獲得倫敦限量版Zimomo——Labubu同家族IP的購買資格。
此外,泡泡瑪特還與時尚品牌川久保玲的設計師買手店 Dover Street Market 進行獨家合作,推出《PERFECT》x Labubu,在倫敦店發售,限量 100 個。
泡泡瑪特出現在Harrods。圖源:ins
當時泡泡瑪特市場總監兼歐洲負責人表示,在哈羅德百貨開設快閃主題空間,將進一步提升泡泡瑪特在英國的影響力。這種論調太過籠統,更明確的意義是,進入這家全球聞名的奢侈百貨商場,可以提升泡泡瑪特的話題度與時尚調性,進而給它“奢侈化”的商業游戲鞏固根基。
套用古話來說,近朱者赤,近奢者奢。當看到泡泡瑪特頻繁跟奢侈品同框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把想方設法入手的泡泡瑪特玩偶與自己的奢侈品包包放在一起。在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平臺,泡泡瑪特與愛馬仕之類的結合,甚至成為一種潮流。
由此帶來的效果是,泡泡瑪特有了更多關注、討論和銷量。它不僅是一種商品,還成為一種社交資產。
對消費能力極強的奢侈品客戶來說,他們傾向于端盒,也就是購買整套盲盒的方式來收集泡泡瑪特某個系列的產品。購買這些手辦或毛絨玩具的花費可能不足真正奢侈品的十分之一,但帶來的社交價值或情緒價值遠高于此。而對消費能力弱一些的群體來說,付出一定溢價,換取幾個流行的可愛物件,也是一筆物有所值的投資。
實際上,泡泡瑪特很早就注意到利用環境來塑造品牌調性。在2020年,便有地產類媒體指出,泡泡瑪特會選擇臨近絲芙蘭、蘭蔻等高端化妝品以及施華洛世奇等品牌,形成“輕奢”的品牌氛圍。而在泡泡瑪特如今的出海故事里,它也想辦法跟奢侈品站在一起。
泡泡瑪特國際業務總裁文德一曾在講述品牌出海時提到,海外零售業態跟國內不太一樣,比如韓國和日本是以百貨公司為主,1層是奢侈品和化妝品,5層是兒童品牌、游樂場、電影院,泡泡瑪特只能夠進駐5層,因為百貨公司會把泡泡瑪特定位成玩具,“1層的位置我們付錢都不給?!庇谑桥菖莠斕鼐蛷?層慢慢做起,慢慢挪到1層。
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接受商業作家李翔訪談時,提到國內門店的外國游客消費占比擴大,也用奢侈品消費來舉例。他說,這就像法國的奢侈品、瑞士的手表和日本的清酒,可能絕大多數都是被外國人去當地買走的。
換言之,只談盲盒和IP,無法解釋今天的泡泡瑪特??拷莩奁罚瑢嶋H成了泡泡瑪特一種隱秘的發展邏輯。股價一年上漲400%,市值超過2500億港元,都與此有關。
而能否維持恰當的“奢侈”程度,既不會過于奢侈而讓大眾感覺疏遠,又能保持足夠的奢侈,來提升產品溢價和銷售業績,則是泡泡瑪特今后最重要的一道考驗。不少消費者開始感慨,泡泡瑪特讓自己高攀不起。這種情況,最好不要持續擴散下去。
(文中黃宇為化名)
點個愛心,再走 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