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美債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避風港。但如今,這種神話正在被打破。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中國累計減持美債超2800億美元,持倉量降至2009年以來新低。
3月份,美國財政部那邊放出來的數據,日本還是繼續當美國的最大“金主”,手里捏著超過1.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而中國當月是減了大概189億美元,總持有量降到了7654億美元。這一減,就把第二把交椅讓給了英國。英國這次挺猛,一口氣增持了290億美元,總數達到了7793億美元。
日本作為美債最大持有國,日本選擇用“債主身份”換取談判籌碼。今年4月兩次貿易談判失敗后,日本仍堅持增持49億美元美債,試圖以“不拋售”為杠桿,以換取美國在貿易協議上讓步。
脫歐后的英國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大國風范。在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的背景下,英國居然逆勢增持290億美元美債,成為第二大債主。
脫離歐盟后,英國急于通過討好美國來填補地緣影響力的真空。但這種“跪著求合作”的姿態,反而讓其在全球多極化進程中進一步邊緣化。當中國用美債減持向美國傳遞“不鳥你”的信號時,英國卻選擇用增持美債來換取“入場券”,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映射出不同國家的戰略定力。
那么,中國這次為什么這么有底氣,敢連續減持美債呢?
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腰桿子硬了,手里的牌多了。早就不再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元這一個籃子里了。這些年,中國一直在布局自己的貿易和金融體系。
一方面,中國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元化,“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美元美債,既是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可以用來博弈的工具,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最近全球范圍內都有一股“新潮流”:一邊減持美債,一邊大伙兒都在“掃貨”黃金。央行也是連續好幾個月都在增持黃金,國際金價都沖到歷史新高了。黃金這東西,自古以來就是硬通貨,關鍵時刻能壓艙。
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的跨境交易額已經突破萬億了。
中國和東盟、金磚國家這些伙伴們一起,探索用自己的貨幣,甚至是以大宗商品作為背書,來搞一套新的貿易結算體系。這實際上就是在慢慢撬動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你想啊,要是大家都不用美元了,那美債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這種“羊群效應”一旦形成,力量是很大的。有些小國家,要是美元美債體系真崩了,那財政上可能真要萬劫不復了。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元的霸權地位也不是一天就能撼動的。全球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那可是占了六成以上,這些資產背后都是些手眼通天的國際大鱷。他們肯定不樂意看到美元或者美債出大問題。所以,人民幣要想真正挑戰美元,那絕對是一場持久戰,得有耐心,得有智慧。
現在走的,有點像“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通過“一帶一路”這樣的倡議,團結了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