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核戰,中國面對美國堅持不了1小時!”俄專家10年前提醒,中國‘東風-31-A’,是唯一有望經受住美國首次核打擊的導彈,但中國這種導彈不多,而美國這種導彈有近2000枚,那么現在呢?
回想十年前,2014年左右,俄專家那句“中國撐不過一小時”還真不是隨便說的。當時中國的核武庫確實有點“寒酸”,核彈頭總數估計也就250枚左右,主力是陸基的東風-31A洲際導彈。射程1.1萬公里,能打到美國本土,聽著挺唬人,但數量呢?也就20枚左右,還大多裝在固定發射井里。美國要是來一波精準打擊,這些導彈能不能活下來都得打問號。
反觀美國,情況完全不一樣。光是陸基的“民兵-3”導彈就有450枚,每枚還能帶多個核彈頭,總數輕松破1350枚。海上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空中的B-52轟炸機,組成了一個立體的核打擊網。中國這邊呢?海基核力量剛起步,094型核潛艇帶著巨浪-2導彈,射程才8000公里,潛艇噪音還大,藏都藏不住。空基就更別提了,轟-6K轟炸機航程短,面對美國防空網基本是“送人頭”。防御上,反導技術也才剛摸索,連攔截洲際導彈都費勁。俄專家那話聽著扎心,可確實有幾分道理。
不過,十年時間,中國核力量徹底翻盤,硬生生從“弱雞”變成了“大塊頭”。先看陸基,東風-41橫空出世,射程1.4萬公里,能帶10個分導式彈頭,速度快到20馬赫以上,美國的反導系統都撓頭。東風-31A也升級成了東風-31AG,射程1.2萬公里,用公路機動發射車,滿山遍野跑,生存能力蹭蹭上漲。
海上呢,094型核潛艇改進了,巨浪-2射程破萬公里。未來的096型潛艇更牛,搭配巨浪-3導彈,射程據說能到1.2萬公里,靜音技術也接近世界頂尖,藏在深海里誰找得著?空基方面,轟-6K能帶長劍-20巡航導彈湊合用,但重頭戲是轟-20隱身轟炸機,傳言快服役了,航程和突防能力直接拉滿,補齊了空基的短板。
更別提高超音速武器了,東風-17速度快、軌跡怪,現有的反導系統基本攔不住。防御端,2024年中段反導試驗成功,意味著中國也能攔截洲際導彈了。這十年,中國硬是把核打擊和防御體系搭得像模像樣。
美國這十年核力量咋樣呢?說實話,有點“老態龍鐘”。“民兵-3”用了50多年,經常出故障,新換的“哨兵”導彈技術難、錢不夠,部署一拖再拖。海上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本來2031年服役,現在推到2034年,威懾力打了折扣。維護核武庫的錢更是嚇人,2025年預算都快9000億美元了,財政壓力山大。跟中國比,美國的更新換代明顯慢了半拍。
美國智庫急得跳腳也不是沒原因。2023年美國國防部報告說,中國核彈頭可能已經有700枚,還在建350個導彈發射井,預計2030年能到1000枚。十年前250枚,現在翻了幾倍,速度快得連美國情報都跟不上。美國戰略司令部上將理查德直呼:“中國核武庫幾個月就變樣,太夸張了!”這數字聽著挺震撼,但中國一直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是為防御,不是跟美國比誰炸得狠。
中國核力量這波升級,不是追求數量壓美國,而是把生存能力和打擊精度拉滿。東風-41的機動性、巨浪-3的隱蔽性、東風-17的突防力,都是為了保證挨了第一拳還能還手。核戰這東西,誰也不想真打,但得讓人不敢打你。中國現在的核威懾,就是要讓美國掂量掂量,動手的代價有多大。
當然,問題也不是沒有。核潛艇的靜音技術還能再摳摳,反導攔截率得繼續磨,核彈頭小型化也得加把勁。但跟十年前比,那句“撐不過一小時”早就站不住腳了。
核力量強了,中國在國際上腰桿子更硬,維護主權和安全的底氣更足。但核戰這玩意兒,誰打誰輸都是全人類的災難。中國核力量的路子很清楚:不主動惹事,但誰也別想欺負咱。未來咋走,還得看技術突破和國際局勢。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十年前的預言已經成歷史,中國核盾牌鑄得越來越結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