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要提伊朗了,難成大器!去年年底,伊朗空軍司令親自試飛了中國的殲-10C戰斗機,試完還夸了一通,說這飛機"性能優秀""讓人印象深刻",當時不少人覺得,這單生意穩了,伊朗肯定要買,結果半年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搞得跟"雷聲大雨點小"似的。
其實伊朗這種"試了不買"的情況,在國際軍火市場挺常見的,就像你去4S店試駕一輛車,銷售覺得你肯定要下單了,結果你轉頭又去隔壁看了別的品牌。
買戰斗機可比買車復雜多了,不光要看性能,還得考慮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甚至國內派系斗爭,伊朗現在被西方制裁,買中國戰機用啥貨幣結算?買了會不會惹惱俄羅斯?國內強硬派和溫和派會不會吵翻天?這些問題都比飛機本身更讓人頭疼。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買中國戰機就干脆多了——看中了就下單,現在已經用上了,為啥差別這么大?因為巴鐵跟中國關系鐵,沒那么多顧慮,而伊朗呢,既想提升空軍實力,又怕得罪這個那個,最后只能猶猶豫豫,原地踏步。
伊朗的糾結,其實反映了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無奈,他們想買好裝備,但又怕惹麻煩;想硬氣一點,可實力又不允許,這就好比一個小公司想跟大廠合作,既怕被吞并,又怕錯過機會,最后只能觀望再觀望。
對中國軍工而言,武器銷售不能僅依賴產品性能,還需讓客戶感到安心,比如提供靈活的支付方式、協助培訓飛行員,甚至像手機行業那樣推出"以舊換新"服務,因為軍火交易不是一次性買賣,建立信任和長期合作才是關鍵。
其實中國武器出口這幾年進步很大,不光賣成品,還能幫客戶在本國建生產線,比如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就是中巴聯合生產的,這種深度合作模式,比單純賣幾架飛機更有價值,所以,伊朗買不買殲-10C其實沒那么重要,關鍵是中國軍工能不能繼續擴大影響力,讓更多國家愿意長期合作。
說到底,賣軍火不是擺地攤,不能指望每個顧客都爽快下單,有的客戶會反復比較,有的會觀望很久,但只要中國武器夠硬氣,服務夠到位,市場自然會越做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