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618大促現在處于靜默狀態,很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隨著618臨近,正式啟動即將開始。不過,觀察市場會發現,今年臨近618卻顯得相對平靜,沒有往年那種一過五一就開始著手布局市場的景象。
華亭||撰文
在五一傳統銷售季結束后,2025年618大促臨近。雖然也有一些企業開始布局618大促,不過觀察市場,整體上似乎市場平淡,沒有往年提前布局的熱鬧景象。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家電魂認為原因可從多個維度分析:
第一、消費周期與需求變化
消費不是單純的市場買賣,而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的周期性變化。大到經濟周期的波動,小到具體供應松緊多寡,同時還包括用戶購買意愿等。家電魂以為,今年情況非常特殊,既有國內擴大內循環的因素,也有外部關稅貿易戰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季節性需求錯位。五一之后本是空調、冰箱等季節性商品爆發期,但今年五一家電消費低迷,導致需求延后。部分消費者期待618更優惠的價格,形成觀望心態。在觀望心態下,等待是絕大多數人的行為。
二是?消費透支效應。2024年實施"以舊換新"政策,提前釋放了部分需求,導致2025年上半年市場相對疲軟。有調研顯示,57%消費者需看折扣力度才會參與換新,用戶期待在618期間能夠享受換新與平臺疊加補貼優惠。
第二、企業的市場策略調整
家電廠商的市場策略也是與時俱進,與電商平臺巔峰時期不同,現在很少再有提前超過一個月時間的預售等促銷。不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不會再以拉長電商購物季來滿足購買需求,回歸常態化將是必然趨勢。
?平臺玩法簡化。像淘寶、京東等取消預售機制,削弱了傳統預熱氛圍。商家轉向常態化直播帶貨,減少對大促的依賴。電商大促在企業營銷中的份額逐漸下降,回歸常態簡化營銷才是廠商與用戶的共識。
單純?價格戰逐漸式微。?相關數據顯示,在電商大促期間,高端廚電(如7000+嵌入式產品)份額同比下滑1.9%,消費者更傾向性價比產品。部分廠商選擇"躺平"策略,而資源向618集中,提前促銷的價值已已不大。
第三、消費者購買行為變遷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增長,國內居民普遍享受到經濟發展紅利。不僅消費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消費行為已有所變化。從非理性的搶購逐步轉變為理性的選購就是典型特征之一,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種行為變化越發明顯。
用戶購買?理性化趨勢。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國內家電市場,出現過很多促銷手段。但經過四十多年的變遷,消費者對復雜促銷規則產生疲勞,更關注商品真實價值而非單純低價。一些廠商往往會利用購物節誘導消費者,其中部分商品被曝購物節期間價格反高于平時,從而引發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消費者?體驗需求升級。用戶的成熟顯而易見,已從價格敏感轉向品質服務,傳統打折吸引力下降,不再簡單追求低價格。例如,廚電市場呈現從"啞鈴結構"向"金字塔結構"的轉型,高端產品被用戶廣泛接受。而追求高端產品的用戶,少有為價格提前下單欲購的行為。
第四、行業環境也發生明顯變化
行業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當時的環境背景。家電行業的成熟是與社會進步、生活品質提升分不開的。特別是近幾年行業環境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行業成熟的標志就是監管的不斷完善,確保了用戶的各種利益。
首先是行業?監管趨嚴。電商在野蠻發展多年后,其營銷活動逐漸暴露出一些不規范行為,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其危害性,開始出臺一些限制性政策。其中就包括對平臺高調宣傳的約束,在此背景下電商平臺也不再會頂風高調宣傳。
其次是?供應鏈優化。平臺逐步完善經營機制和手段,尤其是通過C2M定制、智能分倉等技術,將供應鏈響應周期壓縮至7天內,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大促預售的依賴。
歸根結底,是用戶現在比較成熟了,加之家電在用戶家中已普及,沒有非常動心的價格優勢,或者是特別新穎的產品誘惑,是不會輕易出手的。“不見兔子不撒鷹”!也就是不到618節點上,看不到實際的優惠,消費者是不會輕易動手的。
當然,現在靜默狀態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隨著618正式啟動,平臺或通過AI促銷、短劇直播等新玩法激活市場,形成618的集中釋放。但長期來看,家電行業已進入"持久戰"階段,需重構常態化促銷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