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8日凌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的最新報道下,是許多網友第一時間奔走相告的喜悅:歡迎國寶回家!
新聞報道的主角,是兩卷薄如蟬翼的帛書。當地時間5月16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成功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偱_海內外平臺播發的多篇關于子彈庫帛書在美返還中國、即將歸家的報道,開始牽動人心。17日晚,《新聞聯播》更以兩分多鐘的篇幅,報道國寶回國的重要消息。
新聞報道勾連出更多關于這件國之瑰寶的信息:它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被盜掘出土后幾經輾轉,于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這幾天,關于子彈庫帛書的故事被許多網友反復重溫,這些故事,來自總臺剛剛播出的一檔全新的文化節目。
4月23日至25日,五集大型文化節目《帛書傳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央視頻、央視網等總臺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并通過CGTN向國際社會廣泛報道傳播。節目由總臺領導點題策劃,充分展現帛書這種獨特記載方式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其中《楚帛謎影》《楚帛尋蹤》兩集以共80分鐘,對子彈庫帛書深邃的文化內涵、曲折的流轉經歷、特別是流失美國的全鏈條證據,進行了首次深度揭示和披露。
《帛書傳奇》播出后,取得了良好傳播效果。截至5月17日,相關內容在總臺全媒體平臺累計觸達5.5億人次,受眾規模2.08億。人民網、新華網、《光明日報》等國內主要媒體競相報道,美聯社、加拿大《環球郵報》等1670家海外媒體廣泛轉載。國內受眾紛紛點贊節目,認為內容詳實、形式新穎,有力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許多海外網友在感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同時,強烈呼吁美方盡快把騙取的子彈庫帛書歸還中國。
在“典籍”與“簡牘”之后,許多年輕網友對于“帛書”這一中華文明重要載體的好奇和了解,同樣始于一檔總臺文化節目的導讀和陪伴。繼續往回拉動時間線,早在去年《帛書傳奇》啟動儀式現場,首次公開披露的湖南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流失到美國的重要物證,就已引爆海內外關注。
未播先熱!
海內外共盼帛書回家
湖南長沙子彈庫帛書,是研究先秦文化特別是楚文化的瑰寶,然而這件珍貴文物卻命運多舛,經歷了被盜、買賣、被騙、在美國被變賣等曲折歷程,至今已經79年。
2024年初,在研究新一輪創新節目時,總臺臺長提出可以帛書為題材,打造一檔文化類節目。慎海雄臺長還特意提出,第一集可以挖掘長沙子彈庫帛書的顛沛身世。當年5月,總臺綜合頻道承擔此策劃,決定以湖南長沙子彈庫帛書等為核心內容,與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五集大型文化節目《帛書傳奇》。節目組還邀請書法家尉天池先生題寫了片名。
在2024年9月10日舉行的《帛書傳奇》啟動儀式上,我方首次完整披露了子彈庫帛書流失美國的關鍵證據,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發布會相關內容“美國人借口拍照偷偷帶走我國文物”話題詞登上微博熱搜主榜第1位長達15小時,并被美歐多國媒體轉發和報道。
籌備階段,《帛書傳奇》結合實地走訪、調研和海內外專家采訪等,還原了子彈庫帛書從出土到流失海外的曲折故事。節目結合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帛書研究專家李零40多年的研究追蹤成果、美國芝加哥大學披露的“柯強檔案”物證、蔡季襄的回憶文章、賽克勒公開表態文章、湖南圖書館收藏書報等一批珍貴證據,完整還原了子彈庫帛書流失到美國近80年的軌跡及全鏈條證據,并集中反映了中外學者對美國應將子彈庫帛書盡快歸還中國的強烈呼聲。
追索國寶關鍵期
有力營造聲勢
今年4月,《帛書傳奇》通過總臺在國內外播出,同步發布了《證據鏈確鑿!這件現存美國的珍貴文物屬于中國》等系列特稿。節目對子彈庫帛書流轉經歷、特別是流失美國的全鏈條證據,進行首次深度揭示和披露。
《帛書傳奇》開播后,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首播平均收視率0.73%,累計觀眾規模8789.8萬人,相關內容全網觸達人次達10.26億,相關話題69次登上熱搜熱榜,話題閱讀量累計3.8億人次,節目播出首日位列晚間黃金檔網民評議度第一。#美國人以拍照為由騙走中國文物# 登上微博熱搜榜第8位,社會榜第3位,#盜墓賊隨手丟掉的手帕竟是國寶# 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0位,社會榜第9位。
節目采訪和制作發布期間,正值國家文物局對美方追索子彈庫帛書的關鍵期。接受采訪的美國知名專家通過總臺呼吁這批文物應該回歸中國。國家文物局相關人士表示,總臺《帛書傳奇》的播出為此次文物追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和完整的鐵證,海內外專家和網友強力呼吁子彈庫帛書應歸還中國,有力營造了促美歸還我文物的輿論氛圍。
總臺CGTN制作的《帛書傳奇》國際版、碎片化視頻,以及配合推出的《子彈庫帛書:待歸還的流失寶藏》等評論文章、圖文等,展示帛書在美國流轉證據,突出國際社會對帛書歸國的支持,獲全球閱讀量2200多萬??偱_特稿《為何美國應將楚帛書歸還中國》,被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93個國家和地區的1611家海外主流網絡媒體轉載,包括美聯社、英國新聞聯合社、拉丁美洲新聞通訊社等。
《帛書傳奇》(國際版)
《帛書傳奇》系列短視頻
海外主流媒體廣泛轉載總臺特稿《(美國)為何應將楚帛書歸還中國》
《帛書傳奇》節目內容和相關報道被海外主流媒體及海外主流華文媒體廣泛轉載轉發
不只是一個傳奇故事
更是一次輿論監督
這檔總臺文化節目以“傳奇”為名,其現實意義卻不止于還原一個傳奇故事這樣簡單。
《帛書傳奇》節目的深度證據披露和強力的輿論氛圍營造,充分發揮了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為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對流失海外文物追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令人欣慰的是,5月16日,美國方面正式歸還了子彈庫帛書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大家翹首以盼的國之瑰寶在5月18日,即國際博物館日,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節目播出后,引起海內外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不少觀眾留言譴責美國人騙取子彈庫帛書行徑,“呼吁相關方尊重歷史正義,讓這件國之重寶早日回家?!币灿芯W友感慨,表示子彈庫帛書在國家積貧積弱年代流落他鄉,如此曲折經歷令人唏噓,今天祖國強大了,要爭取讓這一文化瑰寶早日回家。
不少認為“中國有權要求美國歸還楚帛書”、期盼文物回歸中國的聲音,來自國際輿論。海外網友杰森評論:“所有被掠奪的歷史文物都應歸還至原屬國或地區,這既是對歷史價值的根本尊重,也是對文化根源的莊嚴致敬?!焙M饩W友奎文多格評論:“致史密森尼博物館及所有保管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文物者:懇請貴方秉持道德準則與人文善意,盡早將所持有的中國文化遺產、文物及藝術品歸還其所屬國中國?!?/p>
英語網友凱倫·巴洛斯評論:“美國人柯強提出將子彈庫帛書借去翻譯,但此后再也沒有歸還。1965年,阿瑟·賽克勒購得帛書,并將其陳列于華盛頓特區以他名字命名的畫廊中。蔡季襄直至20世紀70年代仍在持續追索帛書,卻始終無果。賽克勒畫廊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p>
德語網友霍夫曼評論:“文物歸還,是對文明的尊重。子彈庫帛書不僅是中國的國寶,更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它流落海外近80年,早已不只是學術問題,更關乎歷史公正。正如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德安所說,讓文物回家,是遲到但必須兌現的承諾?!?/p>
烏克蘭語網友謝爾蓋·扎哈琳評論:“帛書是中國的文物,上面記載著很多珍貴內容,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讓帛書回到其誕生地,才是對歷史最好的尊重?!?/p>
阿爾巴尼亞語網友Ela Ela評論:“每次聽到文化瑰寶流落他鄉的故事都很心痛。這些帛書該回家了!”
波蘭語網友凱瑟琳可·艾琳娜評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屬于中國的東西應該歸還回去!”
書于竹帛,鏤于金石。帛書,出現在簡牘向紙書過渡的階段,它被認為是中國圖書的最早形態之一,也非常接近于我們現在稱之為“書”的樣子。那些深埋于地底和輾轉漂泊的日子并未讓這種薄薄的絲織品就此湮滅,各方的努力與堅持,讓這本珍貴的“書”返回家鄉,讓它承載的中華文明鮮明標識再次回到它的根系所在。
正如總臺報道中所說,帛書脆弱到像風干的樹葉,又堅韌到歷經戰亂和海外漂泊,存世且歸來。每一件流失海外的國寶得以回歸,背后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厚植文化自信,推動國寶回歸,共同探尋這些傳奇故事背后的民族智慧與精神內核,正是總臺策劃《帛書傳奇》,以及《典籍里的中國》《簡牘探中華》《尋古中國》等眾多精品文化節目的重要價值所在。
主 編 ▏梁建增 賀亞莉 楊 華 竇小文
執行主編 ▏徐朝清 陳萬利 張亞東 魯子奇
撰 稿 ▏胡姝姝
責任編輯 ▏降碧桐 徐 克 崔黎黎
視 頻 ▏賈 貝
制 作 ▏張思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