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巴陵,江湖交匯,生機盎然。在岳陽,除了吃燒烤和小龍蝦,岳陽王鴿也是一道絕對不能錯過的美味。5月17日,“大美江湖 天下岳陽——長江經濟帶、珠三角主流媒體總編輯岳陽行”一行來到岳陽王鴿文化博物館,聚焦當地特色產業——岳陽王鴿,通過觀摩與交流,感受這片沃土上的活力與創新。
△王鴿產業介紹召開。
岳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哲君,岳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梁億仲等領導,以及澎湃新聞、江南都市報等14家主流媒體代表出席了王鴿產業介紹會。
王鴿是名聞遐邇的岳陽當地特產,作為全國唯一以鴿子為主導的“一縣一特”產業,岳陽王鴿從農家院落飛向現代產業集群,書寫了“小鴿子飛出大產業”的鄉村傳奇。可以說,王鴿既是當地的美食名片,又是地方的支柱產業。
張哲君介紹,今天的岳陽王鴿,已從田間地頭的“小特產”,升級為聯農帶農的“大產業”,更成為岳陽美食文化的“金名片”。我們有一個愿景,就是希望將岳陽王鴿打造成與北京烤鴨同樣知名的品牌,形成“北有烤鴨,南有王鴿”的格局。期待媒體朋友通過鏡頭和筆觸,讓更多人看到岳陽王鴿的產業潛力、品味岳陽的山水饋贈、讀懂岳陽的開放胸懷。
梁億仲詳細介紹岳陽王鴿產業的發展現狀、創新舉措及未來藍圖,他用四個“破繭之變”為大家展開這幅王鴿產業畫卷。當地創新推行“233”適度養殖模式(一對夫妻養3000對種鴿、年創30萬元收益),鼓勵大戶擴產、村集體發展,新增種鴿40萬對以上,提升產能600萬羽以上。成立岳陽王鴿產業專班,設立了1000萬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發展“233適度養殖模式”,對新建標準化鴿舍給予補貼。
如今,全縣鴿業吸納超2萬人就業,其中有許多返鄉農民工,曾經外出務工的“游子”如今變身“職業鴿農”,實現“家門口就業、錢袋子鼓脹”。
在隨后的媒體提問環節,各位總編輯和記者代表踴躍提問,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如何發力再進一步開拓?下一步,岳陽縣將有哪些具體的舉措來助推岳陽王鴿影響力?一問一答間,大家進一步挖掘了岳陽王鴿的產業亮點,深入了解這只“致富鴿”的故事。
△總編輯和記者代表們正在岳陽王鴿文化博物館參觀。
當天,總編輯和記者代表們還走進岳陽王鴿文化博物館,這里系統化的展陳方式,帶領大家探尋鴿子的前世與今生。
△總編輯們正在岳陽王鴿文化博物館參觀。
博物館入口處的生物演化長廊,通過動態圖譜等,清晰勾勒出鴿子的進化脈絡,互動電子屏可查閱全省鴿類分布數據及不同地域的鴿文化。館內300余件文物、全息投影技術,生動再現從明清“鴿幫”貿易到現代產業的600年傳承。在餐飲文化板塊,一道道以鴿為原材料的菜肴模型陳列于此,翡翠鴿子蛋的剔透質感、紅燒乳鴿油光錚亮的脆皮……現場,不少總編輯和記者紛紛表示,早就聽聞一鴿勝九雞,沒想到一只小小的鴿子還能有如此多的吃法。
瀟湘晨報記者鄧舒文 攝影記者楊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