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守生命禁區的電力“白頭翁”
內蒙古日報記者 劉春 劉宏章 參薩爾
5月14日一早,蘇日嘎拉圖和營配工息建國駕車來到一棵樹變電站,為9106蘇木線12臺真空斷路器輸入定值,完成工作,他對息建國說:“這下就不怕再出現故障了。”
蘇日嘎拉圖是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阿拉善供電分公司額濟納供電公司黑鷹山供電所所長,41歲,興安盟人,已經在黑鷹山供電所工作了10年。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蘇日嘎拉圖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他的名字和黑鷹山供電所,再一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坐在記者對面的蘇日嘎拉圖一臉憨厚,頭發花白。問他頭發的事情,他說是長期飲用礦物質嚴重超標的“苦水”導致的,“也沒啥,頭發早晚都得白。”說完,他憨憨地笑了。
面對采訪,他話不多,基本是問一句答一句。“黑鷹山這個地方地廣人稀,見的人少,不太會表達了。”然后看著記者說:“常年和電打交道,不需要說太多,主要是把工作干好。”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哈日布日格德音烏拉鎮,被當地人稱為黑鷹山鎮,位于內蒙古的最西端,戈壁和沙漠交匯,環境惡劣,曾被聯合國人類生存環境調查組認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
黑鷹山供電所,是內蒙古電網最偏遠的一個供電所。蘇日嘎拉圖說:“它雖然規模小,卻不能缺少。”從地圖上看,這個供電所像一枚楔子,楔入了3.3萬平方公里的戈壁,阡陌縱橫的1001.84公里輸配電網,分蘗成長,在漫漫荒野中點亮最濃烈的生活之光。
2013年8月,黑鷹山供電所成立。2015年2月,蘇日嘎拉圖受命擔任所長。初來時,他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供電所孤零零地建在戈壁中,方圓百里難見人煙,屋內唯一的水源是礦物質超標的苦咸水……稍稍猶豫,他便安下心來,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電力帶來的光明。
說干就干。為了有效開展工作,他牽頭組建了黨小組,帶領全所職工,一頭扎進茫茫戈壁,耗時1個月,遍訪3.3萬平方公里上的用電戶,摸清了黑鷹山整體用電情況。
算井子、馬鬃山地區,地處中蒙邊境,山地連綿,道路條件差,風沙頻繁,氣候寒冷,40多年來只能依靠煤油燈、蠟燭、風光互補發電照明。
這個調查結果,讓蘇日嘎拉圖的心里像堵了一塊石頭,他下定決心,堅決把這塊“石頭”搬掉!
他向單位報告了算井子和馬鬃山地區用電情況和實際需求。他的報告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算井子邊境派出所、馬鬃山蘇木通電項目納入2016年農網升級改造工程計劃。
蘇日嘎拉圖和同事,經過1年多的艱苦施工,2016年11月30日11時30分,隨著“開始合閘送電”的指令,算井子邊境派出所的燈亮了,結束了45年無網電的歷史,此后,派出所引進了視頻電話會議設備,干警用上了電腦和電視。牧民哈斯礎魯家的燈也亮了,自那以后,他們家蓋起了漂亮的磚瓦房,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光明點亮了幸福的日子,然而,蘇日嘎拉圖的那份愧疚卻久久縈懷。施工期間,他的愛人王甲瓊懷孕,10次產檢有9次是她一個人去的。懷孕后期,她的腳面浮腫,行走困難,無人陪伴,但她還是咬著牙堅持,直到把孩子平安生下。這成了深愛妻子的蘇日嘎拉圖心里的坎兒。今年“五一”期間,他帶著孩子看病時,還和孩子說起那一年的事情。孩子說:“爸爸是勞模,這讓我很自豪!”
黑鷹山供電所承擔著當地廠礦企業供電的重任。
2017年,京新高速公路建設期間,黑鷹山境內的三標九分部正在爭分奪秒地趕工期。有一天已經是半夜,黑鷹山供電所接到緊急報修電話,對方焦急地說,他們那里的變壓器發生故障跳閘了,瀝青站的設備內裝滿生產瀝青的原材料,如果兩個小時之內不恢復送電,原材料固化設備就會報廢,更嚴重的是,將會耽誤整個標段的施工進度。
蘇日嘎拉圖立即組織人力,顛簸了40多公里的山路,于凌晨1點多趕到現場。他跳下搶修車,帶著人開始查找故障點,開展搶修工作,不到半個小時,生產瀝青的設備發出了轉動的聲音。只顧著忙于搶修、精神高度緊張的他如釋重負地說道:“半個多小時的活,累得怎么跟干了一天似的……”
事后,中國交建臨白段總承包部第九分部黨支部書記馬偉忠給供電所送來錦旗,感激地說:“在你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下,我們按期完工了。現在,我們在各標段評比中名列前茅,還給了獎勵,多虧了你們!”
突發情況在所難免,日常工作平凡而溫暖。
2020年的一天,蘇日嘎拉圖來到邊防某連隊開展日常服務,當他看到連隊煤鍋爐采暖效能低時說:“應該改成電鍋爐了。”當年6月,一臺容量為650千伏安的變壓器落戶連隊。連隊一名戰士說,以前,從搓煤﹑鏟煤到鍋爐啟動需要兩個小時,現在用一個開關軍營就熱起來了。
為了更好服務牧民,蘇日嘎拉圖組建了“電鷹志愿服務隊”。蘇依勒圖雅老人在世時,蘇日嘎拉圖每月巡視算井子地區線路,都要繞路去看望,他們將準備好的蔬菜水果及生活日用品送給老人,并仔細檢查用電設備情況。老人逢人便念叨:“蘇日嘎拉圖比親兒子還貼心!”
如今的黑鷹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6年,供電所用上了水凈化設備,結束了8年沒有達標飲用水的歷史;2017年,京新高速全線貫通,值班員結束了300公里走6個小時的歷史;2021年,機器人“小美”入駐黑鷹山,110千伏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一個新的紀元就此開啟……變的是生活和工作環境,不變的是為民服務、忠誠守望的初心。
與記者告別時,蘇日嘎拉圖說:“每個夜晚,望著遠處點亮的燈火,我的心里也是滿滿的光明。”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