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為文物鐫刻下深邃的年輪
亦在它身軀上蝕出細密的裂痕
如何將歷史更好地傳遞給未來?
廣東給了一份答卷
“手藝”變成“科技+藝術”
超聲波潔牙儀可以用來清洗古錢幣,
便攜式熒光檢測儀在短短一分多鐘內即可對文物進行無損分析
2024年廣東省博物館更是將中子技術與文物研究與保護相結合
探索文物科研“無人區”
2025年5月18日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展覽《璀璨時光——清代廣鐘精品展》
同廣州海事博物館的展覽《遇見黃東:一個清代廣州“事仔”的大世界》
共同在第二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名單里獲獎
2024年,廣東省共修復文物 1009 件/套
技術不斷向前迭代創新
而文物修復始終致力于向“后”恢復歷史的原貌
一新一舊,看似不同
其實卻在文明的維度上得到了統一
同時,文化也成為一種新質生產力
以文創周邊等更年輕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
2024年廣東文化消費需求旺盛,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
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
食品飲料類文創產品是消費者最喜愛的文創類型,占比達33.57%
這一點,廣東更是憑“食”力出圈
廣東省博物館廣寧玉雕“白切雞”相繼推出16款文創產品
包括盲盒掛件、雞型香薰蠟燭、棒棒糖、冰箱貼等
2024年廣東省博物館文創產品全年銷售額超4000萬元
近年來,廣東文博產業Buff疊滿
粵劇、英歌舞相繼“出圈”
2024年,廣東省博物館數量突破400家
這意味著,在廣東,每31.8 萬人就擁有 1 家博物館
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共 112 家,數量居全國第二
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屆文博會如期而至
超過12萬件文化產品亮相
“文博頂流”集結、電競動漫狂歡、非遺雅趣漫游……
中國優質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著令人驚艷的時代光彩!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財經客戶端 21AIGC實驗室 數讀工作室
制片丨王澤坤
編輯丨陳思穎
設計丨廖苑妮
數據來源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博物館等公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