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類文明浩瀚星空中的一顆顆明星,照亮我們回溯人文歷史的來路,指引我們展望社會進步的前景。如何讓遠在天邊的“星星”近在眼前?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也是上博進社區文化服務日,以“文脈潤鄰 博物致遠”為主題的進社區系列活動來到了花木街道。在這個活動上,上海博物館與新民晚報社合作的《上博講壇·對話至寶》第二輯首發。
活動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李永生攝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注重博物館作為文化身份的重要連接者、創新者和守護者。而上博歷來注重走近市民、觀眾,這與以民生為定位的新民晚報目標高度一致。因而,近年來雙方長期合作“上博講壇”,并圍繞講壇陸續出版《上博講壇·對話至寶》叢書,旨在通過公益性文博知識普及講座,讓上博中青年專家從幕后走到臺前,拉近市民與文物的物理距離,從而成就人才發展與文化傳播的“雙贏”局面。
該書由文匯出版社出版,第一輯發布于去年上海書展,第二輯首發式今天與“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圖文展一起,走進花木街道。“上博講壇”講座和圖書,將讓更多讀者通過閱讀,進入貫通古今、穿越時空的大門,完成一次次與專家、與文物、與歷史的對話,發現文物的匠心之美、藝術之美,感受中華文明的燦爛光輝。
“一個館 一座城”進社區系列是上海博物館近年來打造的全新文化服務品牌,旨在深入走進社區,讓博物館和社區、市民同頻共振。繼去年開展“何以中國”文物考古主題圖文展進社區后,這次活動又有創新——除舉辦“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圖文展示之外,還將輔以AI互動、導覽、講座、工作坊等。博物館教育功能也可以進社區,這一流動展覽,同時賦能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社區創造更優質的美育環境。
社區展作為“從尼羅河到黃浦江”的文明對話在城市中的延伸,展現出顯著的溢出效應,今天在花木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氣氛熱烈。此前,導覽還專為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開設過專場講解。
原標題:《文脈潤鄰 博物致遠 《上博講壇·對話至寶》第二輯今在花木街道首發》
欄目編輯:黃永順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