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揚威中外 震鑠古今——虎門銷煙精神展》在鴉片戰爭博物館開幕。鴉片戰爭博物館為2024年廣東觀眾數量排名第一的博物館。
潮州市饒宗頤博物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
1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廣東省2024年度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廣東全省備案博物館402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其中,國有博物館261家,比上年增加4家。國有博物館中,總館224家、分館37家;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230家、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31家。按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80萬人計算,全省每31.8萬人有1家博物館。
哪個城市的博物館最多呢?《報告》顯示,廣州、深圳分別有博物館72家、65家,居全省第一、二位。梅州、佛山分別有博物館33家、32家,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東莞、肇慶、汕頭、韶關、湛江、江門、清遠、河源、惠州、潮州、珠海等11個地級市的博物館數量均在10-20家。茂名、汕尾、陽江、云浮、中山、揭陽等6個地級市的博物館數量均在7-9家。
廣東博物館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報告》顯示:廣東全省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112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15家、國家二級博物館46家、國家三級博物館51家。
其中,全省112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中,珠三角地區80家,占全省總數71.4%;粵東地區7家,占6.3%;粵西地區8家,占7.1%;粵北地區17家,占15.2%。
全省112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在21個地級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于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4個地級市,其中廣州31家,居全省首位;深圳12家、東莞11家、佛山10家,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其他地級市的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均在1-6家。
2024年,新晉級5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辛亥革命紀念館、佛山市祖廟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珍貴文物最多
《報告》顯示,全省博物館藏品271.07萬件/套,比上年增加4.77萬件/套;其中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藏品127.50萬件/套,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藏品125.07萬件/套,非國有博物館藏品18.50萬件/套。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廣州博物館為藏品數量排名前三的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博物館藏品中的珍貴文物數量有88743件/套,其中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珍貴文物藏品85856件/套,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珍貴文物藏品401件/套,非國有博物館珍貴文物藏品2486件/套。珍貴文物中,一級文物1877件/套、二級文物16529件/套、三級文物70337件/套。
2024年珍貴文物數量排名全省前十的博物館分別為: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佛山市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汕頭市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廣州博物館、佛山市順德區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博物館熱持續,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同比增長21.9%
現在,廣東省博物館周末的門票都很難預約,經常是一票難求。博物館到底有多熱呢?
《報告》顯示,全省402家博物館中,383家免費開放,19家收費參觀,免費開放比例達95.3%。全省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9699.18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743.71萬人次,同比增長21.9%。免費參觀觀眾8509.73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385.30萬人次;未成年觀眾2261.20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62.70萬人次。分類型看,全省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接待觀眾8630.78萬人次,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接待觀眾369.59萬人次,非國有博物館接待觀眾698.81萬人次。
2024年觀眾數量排名全省前十的博物館分別為鴉片戰爭博物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廣州市荔灣區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佛山市祖廟博物館、辛亥革命紀念館、佛山市順德區清暉園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報告》顯示,各博物館全年展覽數量很多。全省博物館全年舉辦陳列展覽 2745個,其中基本陳列1045個,基本陳列面積63.72萬平方米,基本陳列展出藏品21.77萬件/套;臨時展覽1700個,臨時展覽展出藏品8.51萬件/套。
展覽內容出新出彩,全省4個展覽在第二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中獲獎。其中,深圳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譬若香山——犍陀羅藝術展”獲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南越王博物院“從廣州出發——‘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江門市博物館“根在僑鄉——江門華僑華人歷史陳列”獲優勝獎;廣東省博物館“綻放: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獲國際及港澳臺地區合作入圍獎。廣東省博物館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連續11年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有關獎項的博物館。
廣東自然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分館)建設“加速中”
《報告》顯示,2024年,潮州市饒宗頤博物館、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茂名露天礦博物館已建成,廣東自然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分館)等館正在加快建設中。
2024年建成的潮州市饒宗頤博物館原為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又稱頤園,始建于1995年,2006年擴建,占地面積 5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1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潮州傳統民居特色的園林建筑,2023年底更名籌建饒宗頤博物館,2024年完成備案設立并正式免費開放,設有3個基本陳列,展現饒宗頤先生的生平事跡及學術成就。
2024年,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變更為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變更后中山大學博物館(校史館)包括博物館、校史館、生物博物館等,其中博物館和校史館部分于2024年11月開館。博物館設生命與健康教學展廳、陶瓷教學展廳、文物專題展廳三個展廳;校史館設“世紀中大、山高水長”1個基本陳列和“逸仙筑夢 郵傳天下”臨時展覽。
2024年,廣東加快推進廣東自然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分館)立項建設,推動打造廣東省自然資源展示窗口,更好發揮省博物館綜合帶動效用。廣東自然博物館規劃陳列展覽面積約8000平方米,已完成項目可研并列入廣東省2024年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計劃。
作為廣東省級重大標志性文化工程,位于陽江市海陵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西側的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也逐步拉開“神秘的面紗”。截至 2024年底,項目主體結構封頂、砌體結構全面完成,進入主體建筑外立面及室內裝修收尾階段。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題展陳《水下華章——廣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半世紀》深化設計及施工一體化推進,展覽文物借展籌集工作同步進行,已協調省內外50多個相關文博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支持展陳文物借展相關工作。
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燕子湖片區的深圳自然博物館是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館以“河流三角洲”為設計靈感,于2022 年動工建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4.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53萬平方米。至2024年底,深圳自然博物館主體鋼結構已完成封頂,轉入裝飾裝修階段。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許曉蕾 通訊員 粵文旅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