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的新冠,大家都有經歷,誰也不想再來第二回,
原本以為,從此新冠離我們遠去,永生不再相見。但沒想到,最近新冠肺炎再次“抬頭”,這下恐怕口罩將會變成常態化。
界面新聞消息,中國疾控中心仍在按月公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數據顯示,1月份新增確診33218例病例,2月份確診22966例,3月份,新增確診病例56286例。其傳播的速度極為可怕。
而且新冠病毒活躍于中國大陸臺灣兩岸以及南亞新加坡等國情況更為嚴重。
有專業人士表示,這次的新冠不會徹底從我們的生活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更加隱蔽的姿態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說的通俗一點,可能你我他身邊隨時都會有。
說到底,病毒不是電影里的反派角色,它不會預告自己幾點鐘來敲門。咱們普通大眾能做的,就是提前備好幾樣真正“管用”的東西。不是神藥、也不是玄學,而是實打實能幫你穩住局面的小物件、小常識、小準備。它們看起來不起眼,但在關鍵時候,可能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
第一個,體溫計
別小看這個小工具,它是身體發出的“紅燈警報器”。發熱,是病毒入侵最早的信號之一,尤其是新冠的變異株,有些不再咳嗽、不再喉嚨痛,而是直接低燒或者反復發熱,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體溫計,那么就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治療。
第二個,血氧儀。
這個玩意這幾年已經成了“網紅”品,別以為它是應急的“擺設”,新冠最恐怖的并不是發燒,而是體內血氧出現潛移默化的缺氧,血氧下降的時候,人是沒啥感覺的,尤其是老年人群體、慢病患者,心肺功能本就打折,等到覺得“喘不上來氣”,已經晚了。
血氧儀可以在肺部還沒徹底“罷工”之前,給予預警。我們正常人的血氧值在95以上,如果連續下降到93%以下,甚至邊說話邊喘,那就不是“多喝熱水”能解決的事了。比如當時大S感染流感的時候,血氧僅有89%,要知道,哪怕是患上肺病常年抽煙的老頭血氧也在91左右,可想而知當時大S的情況有多危急。
如果家里有一臺血氧儀,就像屋里裝了煙霧報警器,不一定天天響,但一旦響了,絕對不能忽略。尤其是新冠反復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隨時監測注意血氧值的變化。
第三個,口罩
自從疫情出現以后,口罩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戴口罩主要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安全,畢竟新冠期間出門不戴口罩,被傳染的概率更大,所以現在出門戴口罩是必須的,即便免疫力再強,被傳染概率小,戴著口罩更安心不是。
第四個,消毒液
新冠病毒不只通過空氣傳播,也能通過手、物體表面傳播。手機屏幕,都是病毒的“中轉站”。
所以當我們用過公共場合的物品,或者接觸過這些物品,消殺就是防護自身。比如洗手液、酒精濕巾、含氯消毒液,這些都不是擺設,不管接觸沒接觸,我們都要消消毒、洗洗手、噴一噴,這樣才更加安全。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門口放一瓶免洗洗手液,比任何說教都實際。病毒不是怕你“講衛生”,它怕你“動手洗”。
第五個,水和基礎食物。
經歷過的都知道,一旦感染,就沒啥心力做飯烹飪,甚至有的人發熱“動不了”,渾身無力、頭暈、胃口差,一走動就覺得天旋地轉。這個時候,有的人連燒水的力氣都沒有,更別說做飯了。
而此時,這些物資就可以保證我們在特殊情況下,不至于挨餓。比如備點純水、水果,速食品等等,微波爐加熱就能吃,避免了麻煩。
第六個,健康記錄本。
這個筆記本不是讓你寫日記的,而是記錄身體變化的,可以將自己感染后最嚴重的時期,每天的體感溫度、吃的東西以及血壓、血氧等數值,甚至可以精確到幾點睡,幾點起,拉了幾次肚子,哪天喉嚨發炎像刀片……
將自己的情況全部做好記錄,就診時醫生問起來,就能準確告知自己的情況,讓醫生對我們的情況有個準確的判斷,也方便治療。
而且對于陽了幾次的人,有了幾次的記錄,就可以參照其中的具體數據,給自己一些自救辦法。
結語
疫情和流感如今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中的常規現象,有了上述六樣東西,咱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就能有備無患。
記住了,健康,從來不是等病來了再去搶救,而是從“現在就開始準備”。
參考文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S].北京:國家衛健委,2023.
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