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徐光啟紀念館內介紹一組畫像(5月17日攝)。
光啟公園得名于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位于上海徐家匯南部,園內曲徑回繞、樹木蔥郁,內有徐光啟墓及紀念館。
徐光啟,上海人,生于明朝末年,是放眼看世界和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1600年,徐光啟結識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兩人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其中徐光啟創制的“點、線、面”等幾何術語沿用至今。在天文歷法方面,他主持編撰《崇禎歷書》,突破傳統“天圓地方”觀念,顯著提高了天文計算的精確度。農業領域,其編著的《農政全書》融合中西農業技術,特別是推廣甘薯種植,有效緩解了江南地區的糧食短缺問題。
如今,在現代化高樓環繞的徐家匯,光啟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更成為紀念這位科學先驅、傳承“海派文化”開放包容精神的重要場所。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行人經過光啟公園附近的徐光啟雕塑(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徐光啟紀念館內勾股定理演示裝置(5月17日攝)。徐光啟利用《幾何原本》中的原理,對中國古代的勾股術進行了論證,寫成《勾股義》。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市民在光啟公園游覽(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市民在光啟公園休息(5月17日攝)。左側為反映徐光啟研究農事的雕塑。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光啟公園內徐光啟墓(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市民在光啟公園晨練(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