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這幾天頻繁刷到不少陜西、河南、甘肅干旱的視頻,特別是陜西干旱程度達到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影響到居民正常用水,只能靠市政用水車保障用水。
對于這些消息剛開始不敢完全確信,因為前些日子有專家說了,現在小麥長勢很好,豐收的架子已經搭好了,又是一個增產年。
直至看到陜西眉縣官方發布的《致全縣居民的節水倡議書》才意識到,這波干旱非同尋常。
從去年入冬以來,眉縣就遭遇歷史上罕見的持續干旱,地表水蓄水嚴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較大,給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形勢十分嚴峻。
從農村出來的人都知道,這個時間段干旱對小麥生長和春播春種意味著什么,談豐收恐怕過于奢侈,能保住莊稼就不錯了。
看到這些消息,就免不了想再問候一下那些號稱今年風調雨順、糧食還會繼續增產的專家,眼大眼睛看看吧,能不能別再說瞎話說假話。
我們承認,任何事都不能以偏概全,陜西、河南、甘肅干旱并不意味著全國各地到處都干旱,但同樣也不能因為別的地方雨水好、小麥長得好,就把這些干旱地區的損失給抵消掉。
俗話說,成績不講跑不了,好年景不講也跑不了。
對于專家來說,他們的任務并非報喜不報憂,而是未雨綢繆,發現和解決問題。
若大家輕信了專家的話,都以為豐收在望,對旱情視而不見,那才是最危險的。
現在看,那些所謂的專家想問題辦事情已經偏離了客觀實際和基本邏輯倫理,他們的公信力實在堪憂,讓人如何相信、如何信任?
看到這些旱情對老百姓的影響,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些地方的高標準農田建得怎么樣,能不能讓人放心呢?
幾乎每個地方都在建高標準農田,大旱大澇到來時,這些農田究竟帶來多少效益,值得打個大大的句號。
論起農業生產條件,沒有比以色列更差的了,但人家世界上第一個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創造了沙漠種花、種菜的奇跡,讓農業成為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每年產值超過50億美元。
問題就來了,我們投入那么多錢,花那么大代價,不停地建設高標準農田,到頭來搞個啥子,發揮了什么功能作用?
到農村看看就知道了,那些所謂的高標準農田有的連草都不長,又有多少花里胡哨的水利設施連水都不出,純粹成了瞎擺設。
騙天騙地騙項目,唯獨騙不了老天爺。
農業是靠天吃飯的,欺天是要受懲罰的。
特別盼望能有那么一位專家,不需要他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不需要他能用幾個“最”搞出一堆排比句,只要敢于講點真話就足矣。
因為講真話是做實事的前提,如果講出來的全是報喜不報憂的假話,如何指望他們腳踏實地,如何指望他們擔當起時代重任。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