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渭南臨渭區故市鎮板北村,種糧大戶張夏手拿鐵鏟站在斗渠邊,一直盯著流入麥地里的水流,明晃晃的太陽曬得他皮膚黝黑。
渭南臨渭區故市鎮板北村種糧大戶張夏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
“天旱得很,有水澆糧才能長得好。”張夏說,往年清明節前后都會下雨,但今年一直沒有下,小麥返青期就開始缺水,他跟村里的水管員打報告,渠道里很快就放下水來了。
張夏種糧11年,近年來陸續流轉了600畝相當于200多戶的土地。他的田地位于港口抽黃灌區,是陜西13座大型灌區之一。
大旱之年,張夏并不擔心自家的小麥,他說:“今年的水特別給力,水澆得及時,就不擔心產量。”
大旱之年大型灌區無旱象
張夏的小麥田采用小畦灌溉,他說,冬小麥一般冬、春灌溉兩次就夠了,但今年澆了三次,預計5月13日能全部澆完第三次水。
張夏的600畝小麥長勢良好,未出現旱象
今年3月中旬以來,陜西省降雨量持續偏少,加上氣溫偏高、大風偏多,多地出現旱情。
中央氣象臺5月13日18時繼續發布氣象干旱黃色預警:據實時氣象干旱監測,陜西、河南、甘肅等省份存在重度及以上氣象干旱,其中,陜西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特旱。
5月14日,中央氣象臺預計,即日起至19日,我國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陜西關中等地無有效降水,日最高氣溫將在32℃以上,其中16日、18日至19日將超過35℃,局地可達37℃以上。
“從正月初六至今,春灌就沒停下過。”陜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總規劃師、灌溉科科長韓延安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春灌比往年多用了將近一倍的水量,這也反映出今年特別干旱。
還有不到20天這里的小麥就要收獲,韓延安說,現在正處于小麥灌漿成熟期,也是冬小麥產量形成關鍵期,這個時期如果水分跟不上,引發灌漿受阻,出現顆粒不飽滿甚至空粒現象,會嚴重影響最終產量。
交口抽渭灌區南干渠
陜西省交口抽渭灌區位于關中平原東部,是以渭河為水源,灌排結合的大型、多級、無壩電力抽水灌區。承擔西安、渭南兩市21個鎮(辦)126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灌區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是陜西重要的糧棉、果蔬生產基地。
放眼望去,由干渠、支渠、斗渠構成的供水體系就像一張大網。在南干渠故市站,斗渠的水通入村莊,僅一條斗渠的灌溉面積就達32萬畝。
陜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渠首管理站出水口
5月13日上午,在臨潼區交口鎮,交口抽渭灌區渠首坐落于此,當前這里還是一片施工現場,水利部“十四五”配套改造項目交口灌區渠首改造項目正在進行,改造包括取水閘重建、更換閘門和更換四臺發電機組等內容,改造后將提高灌區供水能力。
站在渠首的出水池邊,可以看到渭河水在渠道里源源不斷地流向灌區,當前四臺發電機組正在運行,可以每天灌溉1.8萬畝農田,如果10臺機組全開,一天可澆3萬畝地。
大型灌區是穩筑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韓延安說:“今年3、4月份渭南降水量不到往年兩成,即比往年偏少八成。但當前干旱的情況下光照是充足的,只要水肥跟上,產量就有保障。大型灌區可以保障大旱之年,小麥沒有旱象。”
節水灌溉省水省肥
陜西有13處大型灌區,主要位于關中平原。
5月12日,陜西渭南華陰市華西鎮東陽村港口抽黃灌區灌溉現場
在華陰市岳廟街道辦農墾農場,6.7萬畝的小麥田里,卷簾噴灌機正在噴灌。這片區域屬于渭南市港口抽黃灌區。
港口抽黃中心總工程師陶續瑩說,干旱對港口抽黃灌區最大的影響就是春灌一直沒停,往年春灌到4月10日就結束了,今年一直沒有停。
據陶續瑩介紹,港口抽黃灌區規劃時就包含這片農場,但此前因資金不足一直沒有進行現代化建設,去年利用國債資金進行改造建設,干管、支管、分支管都埋在地里1米以下 ,這就大大減少了蒸發和滲漏,提高了水利用效率,一畝地節水35立方米。并且過去這里用的都是地下水,地下水堿性高,今年開始引用黃河水,水質也得到了改善。
“過去大水漫灌會影響肥料,因為肥料都隨水滲入地下了,而噴灌不僅節水還節肥,有了這套設備節水能減少一半。”陶續瑩說。
提前啟動應急響應為抗旱留出時間
今年以來(截至5月11日),陜西全省平均降雨量58.7毫米,較常年偏少近4成。在沒有設施農業的區域,“望天田”里的小麥已經發黃。
陜西省水利廳農水處科長、工程師胡戰峰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今年以來陜西一直沒有有效降雨,水利廳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在4月16日8時啟動省級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同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抗旱保供水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密切關注、定期調度,精打細算做好水量調配、應急供水和水質監測,必要時采取應急拉水、打井取水等措施補充水源,保障灌溉和群眾飲水安全。
“我們提前啟動應急響應做了準備,這就為抗旱留出了時間。”胡戰峰說,“因為旱情是逐步發展起來的,當旱情真的起來后,我們的措施能夠跟得上。”
4月22-25日,水利部、陜西省水利廳兩級抗旱檢查工作組赴寶雞市、渭南市部分縣區和省交口抽渭灌區、東雷抽黃灌區、東雷二黃灌區、洛惠渠灌區、馮家山灌區抗旱工作進行檢查指導。20、30日,陜西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兩次主持召開全省抗旱視頻調度會商會,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抗旱工作的部署要求,分析研判全省旱情形勢,對抗旱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陜西省交口抽渭灌區南干渠
胡戰峰說,針對旱情,陜西省水利廳協調水利部黃委增加陜西省抗旱用水指標1.43億立方米,調度萬家寨水庫、龍口水庫下泄流量由日均35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500立方米每秒以上,增加延安南溝門水庫下泄流量調水500萬立方米,最大限度保證春灌生產用水需求。增加南溝門水庫下泄流量至8立方米每秒,調水500萬立方米,緩解北洛河下游旱情;調度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庫向漢江補水4320萬立方米,緩解石泉和喜河水電站低水位運行困難;暫停引湑濟黑工程引水,保障下游湑惠渠用水需求。
當前,陜北地區春播生產將全面鋪開,關中小麥將進入成熟期,陜南稻田插秧即將開始。
在渭南市臨渭區大李村北西組,59歲的管水員李曉進也在田里盯著澆水。“地里旱得拿個鏟子鏟都鏟不動。”他說,天不下雨,農民投入就大,春灌成本比往年多了三分之一。現在他最怕刮大風,澆水的地是軟的,如果刮大風很容易刮倒。
張夏的小麥還有20天就要收獲了,他期望產量能與往年持平,一畝地能有800元純收入。他也祈禱著小麥臨收前不要有爛場雨,否則就賣不上價。
胡戰峰說,關中地區抓住冬小麥灌漿的關鍵時期,全面開啟井、塘、庫等水源設施,全力保障灌溉。陜南地區做好水稻育秧和插秧用水需要,深入田間推廣節水技術,引導群眾推遲插秧。陜北地區引導群眾科學合理灌溉,盡量短頻少灌,為緩解旱情爭取時間。
胡戰峰說,下一步陜西將牢固樹立抗長旱,抗大旱的思想,繼續落實抗旱應急響應措施,做好農業灌溉工作;強化精準調度下階段抗旱工作要求,動態跟蹤水庫蓄水、墑情及需水變化情況,動態優化水量分配方案,統籌兼顧生活生態生產用水,保障用水安全;督導各市開動大、中、小型水利抗旱設施加大農業灌溉,最大限度減輕旱災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