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在那個對軍人避而遠之的年代,張恨水家突然來了兩位皮膚黝黑、身穿灰棉軍衣的軍人,令張恨水不禁有些錯愕。正當張恨水開口想要詢問時,兩位軍人率先做起了自我介紹。
他們一位名叫曠文清,是國民黨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的副官,另一位名叫李岳山,是國民黨74軍57師參謀。他們是奉師長余程萬的命令,前來拜訪張恨水,希望他將剛剛結束的常德會戰寫成小說,將這場壯烈的戰役記錄下來。
張恨水聽罷,雖然心中感到萬分榮幸,但還是委婉地表示了拒絕,因為他對軍事絲毫不通,完全無從下筆。
“請您一定答應,這不僅僅是我們師長的愿望,更是我們這些后死者的責任。”曠文清和李岳山一聽張恨水要拒絕,當即懇求道:“我們可以給您提供充足的材料。”
張恨水見無可推辭,只好答應從長計議,讓他們先將材料留下,等自己看了之后再說。
十個月之后,曠文清和李岳山輪流前往張恨水家,問他材料看得怎么樣。張恨水如實回答說看是看了,但有些地方還是不懂。對于張恨水不懂的地方,曠文清和李岳山作了詳細的解釋,甚至一些微小的細節,諸如哪天刮風、哪天下雨、子彈在夜里打出去發什么光,二人都解釋得很詳細。
曠文清和李岳山的熱忱,令張恨水大為感動,57師在常德會戰中的壯烈事跡,更是令張恨水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當場決定不再推諉,一定將常德會戰寫下來,讓世人銘記這場令人震撼的戰役。
1943年秋天,為了牽制印、緬戰場的中國遠征軍,日本大本營下令分三路進攻常德。常德不但連接華中五省兩大戰區,同時還是川貴物資集結中心,日軍一旦占領常德,不但能夠監視長沙、衡陽等戰略要地,還能直接威脅到重慶。
當時駐守在常德的是國民黨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出生于廣東臺山,得益于優越的家庭條件,余程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學員,也是軍校中少有的大專文憑的學生。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后,余程萬進入中山大學政治系學習,之后又前往陸軍大學深造,是國民黨軍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1936年,余程萬晉升少將軍銜,俞濟時、王耀武、張靈甫等人,都尊稱余程萬為“學長”。
抗日戰爭爆發后,余程萬被調到王耀武手下,擔任57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等多次大型戰役中,余程萬都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華。尤其是上高會戰中,余程萬率部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為戰役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57師也因此贏得了“虎賁”的榮譽稱號。
1943年,中、英、美三國在埃及開羅召開會議,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以及戰后國際局勢的安排。在會上,蔣介石向英美兩國保證:國民黨軍一定能守住常德。
會后,蔣介石電諭王耀武:一定要保住常德,駐軍必須與城共存亡。隨后,蔣介石又直接向余程萬下達訓令:不成功,便成仁。
常德會戰大戰在即,時年41歲的余程萬率部進入城防陣地,臨行前余程萬給妻子留下絕筆書,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光芒照武陵”以明志。隨后他率領全師官兵宣誓:“非將敵寇驅退,決不生離常德。”
同時,余程萬還親自選定常德一處高地,為57師將士們戰死后的葬身之地。
自此余程萬全身心投入到排兵布陣之中,為與敵人殊死一搏做準備。為了老百姓的安全,余程萬還下令57師配合地方機關,將城內的居民全部疏散。當時有士兵將老百姓送出城后索要好處,余程萬得知后下令將其槍斃,以嚴明軍紀。
常德會戰打響后,日軍拼命突破外圍防線,向著常德城發起攻擊。余程萬下令死守陣地,但他手下一名團長擅自撤離,導致德山失守,一個團的兵力最后只逃出了100多個人,其余全部壯烈犧牲。
余程萬設置的防線被撕開后,日軍4個師團三萬余人,對駐守在常德城中的8000余人形成了包圍之勢。
在57師的頑強抵抗下,日軍猛攻三日沒有得逞,又繼續增援,還在常德城各門集中了200多門大炮,從四面同時進攻。眼看著57師的傷亡越來越大,增援部隊一時間難以到達,重慶方面電令空軍出動鉗制常德外圍增援之敵。
日軍久攻常德不下,增援又遭到空軍襲擊,日軍司令部限兩天內攻占常德。為了盡快完成攻城任務,包圍常德城的日軍居然故意留出缺口,希望57師趕快撤離,喊話一度到了哀求的地步。
但57師誓與常德共存亡,寸步不離開常德。近四天的激戰后,57師只剩下不到3000名守軍。面對日軍炮火的直接威脅,57師殊死抵抗,后來日軍又展開攻心戰,向城中拋撒招降傳單,余程萬在傳單上寫下批語:
“黃埔軍事教育,無懸起白旗之一語。”
各種辦法試過都無濟于事后,日軍對常德城發起總攻,各種催淚彈、毒氣彈被投入常德城,還有飛機對城內的超低空轟炸,5萬多日軍向常德發起全線攻擊,57師的防線被層層突破。
盡管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向日軍發起突襲,并向常德城投送生活物資、武器彈藥,但日軍還是突入常德城內。余程萬清點人數后發現,自己的部隊此時只剩下500多人。
四天之后,57師所駐守的只剩下師部指揮所300多公尺的彈丸之地,連日軍都不禁佩服57師的精神。直到彈盡糧絕,援軍被阻,余程萬將城內情況向孫連仲如實報告后,決定突圍求援。
經過和幾個團部的指揮官商量后,決定留50余人在城內繼續堅守,余程萬率領200將士突圍尋找援軍。翻過城墻后,余程萬等人乘木筏順流而下,橫渡沅江后向南突圍。
上岸后,余程萬等人與日軍發生交戰,混亂中余程萬帶著副官曠文清和一名衛士突圍,恰好遇到了被疏散的常德難民。在老百姓們的護送下,余程萬終于脫離了險境。
后來余程萬將突圍的散兵集合起來,只剩下83人,而守在常德城內的51人全部陣亡,常德全城淪陷。這場兵力相差數十倍的戰役,在沒有其他部隊的增援下,足足打了16天之久,而常德城悉數被毀,日軍付出傷亡1萬人的代價,最終只得到了一座廢墟。
半個月之后,國民黨軍再度奪回常德,而余程萬還沒來得及細細查看常德城,就被蔣介石下令逮捕回重慶。原本蔣介石要將余程萬槍決,在俞濟時、王耀武以及常德百姓的聯名求情下,最終余程萬被關了4個月的監獄,出獄后回到74軍擔任副軍長。
在被囚禁的4個月中,余程萬終日輾轉反側,最終決定請張恨水將常德會戰中的事跡記錄下來,這便有了開篇的那一幕。經過數月的精心創作,中國第一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長篇小說《“虎賁”萬歲》問世,這一部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戰史小說。
1949年,盧漢在云南起義時,曾想策動余程萬一起,但余程萬擔心自己被共產黨囚禁,最終選擇追隨蔣介石逃往臺灣。赴臺之后,余程萬也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最終只能定居香港安度晚年。
1955年,余程萬在香港家中被三名匪徒殺害,但后來曠文清檢查遺體時,發現余程萬的腹部被沖鋒槍擊中,而當時的匪徒并沒有這種裝備,因此余程萬的死是意外還是有預謀,最終成了一樁懸案。
更加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余程萬死后,家人只能勉強度日,女兒后來還淪為艷星,晚年生活窘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