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 18 日是第 49 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積極響應《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開展 2025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的通知》精神,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充分發揮紅色文化主陣地作用,精心策劃并組織實施 “專題展覽 + 深度研學 + 公益服務” 三大核心活動,以紅色文化賦能公眾體驗,累計吸引近萬人次參與,有效提升革命歷史傳播力。
專題展覽:深度解碼抗戰歷史
作為“5·18國際博物館日”的重要先導活動,《大別御侮 抗日砥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覽》于4月底正式開展,同時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進行巡展。
該展覽以大別山抗戰歷史為主線,通過大量豐富的文物史料,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走進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深刻體會抗戰精神與大別山精神的豐富內涵。
研學拓展:紅營課程持續升溫
近期,“大別紅營” 研學活動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開展得如火如荼。每天上午,來自信陽市區的中小學生團隊陸續走進紀念館。自4月中旬“大別紅營”紅色研學啟動以來,已累計接待中小學生5000余人。
活動以 “專題授課 + 實地講解 + 手工創作” 為核心模式,通過“聽、看、思、做”的沉浸式體驗,引導青少年深入了解大別山革命歷史,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長血脈。
公益服務:多維傳播紅色文化
活動期間,將帥廳大屏幕循環播放《閃閃的紅星》《五更寒》《挺進中原》等紅色經典影片,尾廳設置觀影區,提供便民小板凳,供游客休憩觀影;推出定時免費講解服務,通過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帶領游客一起重溫大別山革命歷史,感悟大別山精神;同步開展文物保護普法宣傳,依托電子屏幕、主題宣傳欄等形式面向觀眾開展普法宣傳,內容涵蓋文物保護法修訂的主要內容、文物保護常識須知等,強化公眾法治意識與文化遺產保護責任。構建集視聽體驗、知識傳遞、法治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文化惠民體系,切實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